贫困村变身“美新娘”

——陕西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助力秦岭山村脱贫记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 通讯员李刘刚

    近日,陕西正式启动“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工作。西安市新城区人大成立帮扶组,精准扶贫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
    上岱峪村2012年定为被省级贫困村,地处秦岭深处。山高林茂,沟壑通幽,水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秦岭南北的交通要道。然而因其峪口狭窄,道路不畅,因此“秀”在深山无人识。
青山绿水成致富“土特产”
    今年5月底,西安市新城区人大成立帮扶组开展对口工作。帮扶组进驻后,把四条沟组成的村子跑了个遍,由于该村地处偏远,行车不便,与外界联系不多,也几乎没有什么产业,村里鲜有的两家农家乐,平时罕有人至。帮扶组与村委会班子坐下来会商上岱峪村发展规划后,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帮扶理念,因地制宜,创新“产业农家乐”,从“食住行+土特产”一条龙入手,同时修路完善基础建设,帮扶组走之前跟组织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在一年时间内让村子大变样,村民们富起来。
    在帮扶组的引导下,上岱峪村农家乐由过去的3家一下增加到24家,仅6月、7月两个月便接待了游客1.5万多人次,是过去的10多倍。同时,新增的农家乐为20多户贫困村民提供了服务岗位,增加了收入。
    “现在,我们土鸡蛋被山外人订购一空,野蜂蜜也成了抢手货……”贫困户吴全成兴奋地向记者介绍,“8月份有客商委托代养52只越南东涛鸡的小鸡苗,只有2个月大。我喂它们喝了8个月上岱峪的山泉水,无污染的饲料,现在企业高价回收了鸡苗。而且把我这里变成了定点,说还要放养第二批、第三批鸡苗——真是青山绿水成致富土特产呀。”
    有事就找“帮扶嫂”
    吴全成对记者说,在人大帮扶小组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编外人员”,村民都叫她“帮扶嫂”。帮扶嫂真名李芸,是市某厂办的技校老师,李芸的爱人郑斌,在区人大上班。自从陕西省西安新城区对口帮扶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开始,郑斌等3名同志便在5月底被区人大抽调,成为了驻上岱峪村工作队成员。
    “新城区到村子开车2个多小时,而且往秦岭放向的进山道路特别崎岖狭窄。上岱峪村有35户贫困户,还都住在沟坡地带。因为各家贫困情况不一样,郑斌他们小组过去后天天上坡下沟,要跟每个贫困户核实情况‘拉家常’,收集各户致贫原因,好及时和对口帮扶干部商量帮扶方案。”李芸对记者笑着说,“很快他们就成了村里的‘红人’,谁家有事都想和他们商量,可忙了。”
    为了尽快进入情况,郑斌小组放弃了各种回城休息的机会。觉可以在村子里睡,但没想到,三个人的吃饭成了问题。
    “因为突发情况太多,他们几个总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凑合着。开始我只是逢周末买些新鲜的肉和蔬菜来看望大家,做点可口的饭菜什么的,但每次上山看到的还是冷锅凉灶。3个原本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变得又黑又瘦,让人心疼。”李芸说。刚好暑假到了,她干脆把家里的事情一放,彻底进山给帮扶组搞后勤。原本李芸只是料理3个人的吃喝卫生,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对付山里“猛扎”等特殊凶狠的蚊虫叮咬,后来开始帮忙整理“四书一卡一薄”等扶贫资料,再后来村民来找帮扶组时也开始出主意,最后变成了村民“有事就找帮扶嫂”,其他人反倒被“冷落”了。
    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村民张宏利家得益于“帮扶嫂”的指点,农家乐开起来后,心情一畅快,注册了“鸿心暖万家”的网名,不时地写几首打油诗为帮扶干部点赞。有一首是这样的:“日光枝间照,滋水石上流;帮扶虽辛苦,眼前喜心头;工作见实效,为民心就有。”
    无人机拍“出嫁大片”
    近日,总有一架小型无人机的蜂鸣声打破上岱峪村的宁静。它时而顺沟俯冲,时而高空悬停,引得村民纷纷驻足观看。
    这是帮扶组组员通过朋友远道请来的新武器好帮手。因为一年来的帮扶工作成果赫赫,组员们觉得可以让村子“出嫁”了,是时候把这位“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美丽“新娘”展示给外界了。出嫁呢,自然要风风光光,几个人一合计,干脆用无人机来给上岱峪村拍个“婚纱照”。
    帮扶组请来各路高手为拍摄的片子各种配乐配文,又把它通过网络和各种朋友圈广为传播,一时引来关注无数,上岱峪村村民们通过片子和镜头,第一次发现和惊叹自己的村子原来这么美。
    “我们把自己的骑行圈、车友圈、驴友圈统统都往上岱峪村引,山西运城的几个车友前些日子开了上千公里,都是看了片子慕名而来的呢。”李芸骄傲地说,“不过我们的帮扶工作才刚刚开始,再过几年,一定让岱峪村还要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