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扶贫工作 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

作者: ■本报记者许长江通讯员李祥恒

    今年以来,河南省沈丘县组织引导广大非公经纪人士,利用自身管理、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通过多层面、立体式的帮扶措施落实,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各企业帮扶、贫困户受益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至8月底,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累计助力脱贫攻坚实际到位资金329万元,与120个村进行结成帮扶对子,征询村企共建和精准扶贫意见、建议1200多条,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村84个,农业产业合作社88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80余期,参训3万余人次,吸纳贫困家庭成员就业1860人,促年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惠及困难群众1.2万人。在2017年“精准扶贫·光彩圆梦”助学活动中,全县22家企业和行业商会为69名贫困大学生捐资27万多元。
认真部署推动
    首先是精心安排。该县委县政府成立非公经济人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领导小组,出台《非公经济人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方案》,召开由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县直非公经济企业、非公经济人士等参加的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助力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向广大会员和会员企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非公经济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活动。其次是典型宣传。在新沈丘、沈丘电视台开设“助贫优秀企业”、“助贫优秀个人”宣传专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奖和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在全社会形成主动参与扶贫事业光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有功的浓厚氛围。最后是明确责任。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负责异地商会、行业商会的帮扶对接工作,对全县参与脱贫攻坚的非公经济人士进行统计、对接、上报;各乡镇(办)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非公经济人士联络工作,通过电话、登门拜访等方式,动员企业根据自身所长和实力,量力而行做好对项目、资金的安排和规划,千方百计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县委宣传部负责对此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创新帮扶模式
    首先是产业帮扶。该县创新“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完善“企业+贫困户”、“异地商会+贫困户”、“行业商会+贫困户”、“企业家+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村、贫困户对扶贫产业的参与度和受益度。如摩天集团结对帮扶卢庄村,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亿星集团结对帮扶李寨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县职工医院结对帮扶林寨村,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祥和集团对口帮扶老城西关村,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其次,是就业扶贫。引导企业通过自身和上下游企业,优先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大雄鹰公司在全县建设了6个扶贫车间,总投资200多万元,吸收2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月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最后是资金帮扶。异地商会、在外的非公经济人士围绕“温暖工程”活动,积极参与扶贫、敬老、助学、扶弱等活动,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实现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达到“五不五有”。如深圳沈丘商会筹资18万元用于全县温暖工程建设,广州省河南沈丘商会筹资13万元定向捐助留福镇、白集镇温暖工程。河南诚睿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捐赠老城镇50万元,用于帮扶5个贫困村、50名贫困户、5名贫困学生、一所敬老院,为贫困户“输血”送暖。
强化组织保障
    首先,是发挥主体作用。在帮扶资金、帮扶项目落实中,发挥乡镇(办)党(工)委统筹协调和村两委班子的主体作用,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以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为抓手,建好扶贫车间,用好产业工人,进一步树牢发展产业带动脱贫的意识,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其次是激活党建活力。至目前,全县已在沈丘深圳商会、沈丘上海商会建立了党组织,加强了异地商会、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管理,让广大非公企业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向外出务工人员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对有外出就业意向的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使商会党支部成为真正的党员之家、会员之家。最后是促进多方共赢。持续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对达成招商协议、确定车间选址的,根据企业需要,县里统一建设就业车间,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车间租赁协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切实增强就业车间吸纳就业、带动脱贫的能力,形成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