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作者:
■米广弘
电商扶贫已成为农村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动力,电商扶贫以产业为基础、电商为手段、脱贫为目的,激发区域贸易活跃因子,进而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决战贫困就要狠下绣花功夫。
政策扶持。以政策体系为核心基础的电商扶贫,不仅起步轻松,更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筑巢引凤,激发经营主体扎根落户。在县域成立电商运营中心,并出台电商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奖励政策、建设标准、管理办法、评价条例、培训体系、服务指南等相关政策保障。创建服务平台,规范行业发展,发展农民做微商为主,小微企业和合作社以淘宝为主、龙头企业以天猫京东等平台为主,完善政策弥补电商生态体系的不足环节,有效推动县域电商快速发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效果如何看问题能否整改,责任是否压实,在农村电商起步阶段,既要重视交易数据,更要注重政策的基础性工作,真正破解脱贫难题。
强化物流。物流是电商扶贫的命脉,搭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是扶贫成功的关键。农村物流体系分为自下而上型和由上导下型。自下而上型一般指物流体系的形成通过本地电商发展,产品大量网销外地带动物流体系建设,属于市场驱动型。由上导下型则通过农村电商发展,网货大量入村,结合农产品上行,倒逼物流生成,属于政府驱动型。多数贫困地区若不通过“下行”激发物流潜力,“上行”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对于多数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来说,想要电商扶贫快速成长起来,可以借“商品入村”让农民体验电商,建立“下行”物流,结合“上行”节约成本,逐渐建立双向物流体系。下行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上行通,共生共享,上下同步。
树立品牌。品牌决定农业的未来,电商扶贫的根本在产业、在农业,但农产品没有系列标准化认证,就无法达到触网的要求,在产品体验层次上较低,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可持续发展不够,因此区域品牌创建,既要注重县域公共品牌建设,也要重视产业区域品牌打造。针对贫困村专门定制设计村标,同步进行商标注册,用于所有农产品电商包装,初步实现商品化。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电商工作中,不仅梳理一村一品、定制包装、培训农民、创建网店,更重要的是统一品牌创建,农业经营主体有品牌意识,注重农业公共品牌管理,从战略层面布局才能体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
“互联网+”是当下的主旋律,呈井喷式发展,电商扶贫利用农村电商平台整合农业资源,进行集约化、规模化订单农业生产,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市场,加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产供销紧密衔接的链条,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选择。电商发展不仅改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生产和思维习惯,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