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民企扛起扶贫责任 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作者: ■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赵少智

    近年来,甘肃省工商联高度重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开展了“村企共建”、“民企陇上行”、“光彩事业”三大扶贫品牌活动,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脱贫攻坚搭建了有效的平台。2016年1月,甘肃省工商联在融合以往三大扶贫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启动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49户企业与1235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施项目2321个,投资金额2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2万人,脱贫9444人。
    积极争取全联支持,动员商会对口帮扶。2012年11月,全国工商联与省政府签署了“民企携手甘肃,助推跨越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统计,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在甘肃投资达到26.85亿元,我省商会投资达到434.91亿元,扶贫捐款925万元。
    主动协调联络,借助外力扶贫。北京甘肃企业商会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赴陇南、平凉等调研考察,已有55家会员企业与7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东北三省驻京商会3家企业计划对广河县庄禾集镇3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天九幸福控股集团向甘肃省光彩会捐款10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努力创新帮扶模式,促进村企共建共享。甘肃省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帮扶模式,寻找结对切入点,有效实现了村企互助共赢发展。一是电商扶贫模式。甘肃省工商联开辟“移动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创建了服务民营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华夏总商会”微信平台,通过项目招商、提供就业、特产销售来实现精准扶贫。二是土地流转模式。甘肃中盛农牧发展公司在镇原县流转土地23.84万亩,计划在15个乡镇31个村新建养殖小区45个,现已经建成36个,发展专业合作社555户,带动了1500名困难群众就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200元。三是产业基地带动模式。甘肃华羚集团在甘南州按照鲜奶、曲拉收购责任制开展养殖扶贫,带动甘南牧区群众2.95万户,带动周边省州农牧户10万多户,农牧户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五是特色产业支撑模式。甘肃省川渝商会投资3.9亿元,在永登县武胜驿镇投资建设“回乡妹”高原夏菜加工基地,发展订单式农业5000余亩,项目覆盖23个贫困村,受益农户2000多户,种植户每亩地收入达8000多元,纯收入5000多元。六是金融入股扶贫模式。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陇西县采取2至4个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联建1至2座造价10万元、400平方米的食用菌棚的方式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实现户均收入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250元。七是就业创业推动模式。甘肃女企业家商会创办了“陇原妹”家政服务平台,对贫困村妇女进行家政培训,打造了深受发达城市居民欢迎的“陇原妹”“陇原巧手”等妇女劳务品牌,仅每年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就有5万多人,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动员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引导组织“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向深度贫困村倾斜,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