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管理考验城市治理水平

作者: ■周鹏飞

    作为一个司机,每次在城市的通衢大道上开车时,最痛恨的就是横冲直撞,视红绿灯、机动车道和交通规则若无物的电瓶车骑手,正常行驶中斜刺里插进来一辆电瓶车,让人屡屡惊魂,恨不得丢下方向盘,抓住这些人的衣领跟他们理论一番。
    好几个早晨,当我步行在路上的时候,经常在交通要道看到一大帮交通协警在检查电瓶车,心中暗暗称快,有一种积怨消解、快意恩仇的美好感觉。
    但是当我有一天好奇地观察协警们检查电瓶车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种公义执法的场面。只见协警们不分青红皂白,凡是电瓶车一律拦下,勒令他们停车交钥匙,拿出行车证,没有随身携带的,立马就把电瓶车拖上一边停放的卡车,然后开票要求电瓶车主回家拿发票和行车证到交警大队去取。
    电瓶车其实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最直接象征。在路上细数电瓶车的数量,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经济盛衰。因为电瓶车是外来工最主要的坐骑,这些骑手就是为我们装修的工人、给我们看孩子的保姆、在餐厅里上菜的服务员、给我们剪头发的美发师、帮我们取外卖送包裹的快递员,城市越有赚钱的机会,他们就越乐意不远千里来投奔。我们这座城市的便捷和服务水平,正是这一辆辆电瓶车拖来的。
    电瓶车也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当前大家深恶痛绝的电瓶车乱象的背后,说白了,就是无法无天。无法,没有立起规矩,我国大多数城市对于电瓶车行驶以及管理都没有出台明确的执法制度与标准,也没有完善的牌照管理系统,没有规定电瓶车驾驶人要像机动车那样必须得取得驾驶证方可驾驶,电瓶车车主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和相关的严格考试就能骑车上路,种种规矩和守则都阙如,电瓶车上路全靠骑手的天良和驾驶直觉来进行,怎么可能不乱象频出?
    电瓶车更是一座城市良心的标尺。电瓶车是基层百姓的代步工具,许多骑手是来到这座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单位和工作,打一天工,吃一天饭,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如果某天守法行驶在路上,被交管部门截停,因为没有随身携带牌照而被暂扣车辆,来来去去几天时间没有了,也丢了好几天的收入,对于升斗小民来说,是怎样一种痛苦。交管部门眼中的正常执法,就是刁难和剥夺他们,给他们增加生活麻烦,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他们的歧视和恶意。
    古话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教而诛,不重视对人民的教育引导而一味处罚,刑罚繁多却不能战胜邪恶;电瓶车管理中,管理的既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交通违规,也是政府部门的公正执法。在一个缺乏电瓶车管理制度和道路安全教育的环境中,不肯去磨练执法细节,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一罚了之,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执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