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农业合作结出“金豆子”
民企哈尔滨东金集团承租100万亩远东农田成“地王”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蒋承志
10月末,黑龙江东岸,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哈巴港,黑龙江上冻前的最后一个运输季,来往船只运输的货物是大豆。
数据显示,今年预计有4万吨高蛋白有机大豆,分八个批次陆续通过黑龙江以船运方式由俄罗斯运抵中国黑龙江省。
这些俄罗斯远东最肥沃土地上生产的大豆,不仅成为中俄间贸易形式多样化的保证,也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开花结果的标志,同时也为中国粮食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为目前俄罗斯境内超越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多个农业团队的最大境外“农场主”,哈尔滨一家民营企业——哈尔滨东金集团在俄远东地区种植的20万亩大豆,成了这个冬天黑龙江上中俄合作的“金豆子”。
民企成了俄罗斯中资“地王”
总部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东金集团,以利用白俄罗斯、俄罗斯的技术在中国合资生产大农机而闻名,凭借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东金公司多年前已在黑龙江省流转大片农田,种植了千亩有机葡萄和数万亩鲜食玉米。
2017年,东金公司却斥资7亿元,成立了欧亚农业开发集团,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100万亩的承租量(期限49年),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大境外“农场主”。
让董事长张大君做出远赴俄罗斯种大豆的原因就是“成本”二字。“目前哈尔滨每亩耕地年流转价格至少500元左右,而俄远东地区大规模承租每亩地约10元,少量承租约为40元,只相当于哈尔滨的2%至8%。”不仅如此,集团在人力成本上也能省下一大笔,国内一个成熟机械手月薪近万元,远东只需3000至4000元;而农业生产中消耗大量的柴油,俄方价格也只相当于国内的60%……
长年与俄罗斯打交道的张大君是业界出了名的“俄罗斯通”,而稳坐俄罗斯中资“地王”的背后,其实是他最为看重的是俄罗斯土地上出产的农产品的质量。“俄罗斯是世界上对农业生产监管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农业种植实施欧盟标准,对农药、肥料的使用量、类别都有严格限定,一旦违规即处以巨额罚款,并实施行业禁入。”正因如此,俄罗斯大豆具有生态种植、非转基因、蛋白含量高等优点。
作为世界最大马力的农用机械制造商,东金集团把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当地媒体说,东金集团“颠覆了俄罗斯对中国农企的传统认知。”
据介绍,2017年东金旗下的欧亚农业一期20万亩大豆种植,总共只有20来个人力成本,这其中有16个俄方机手,9名中方人员则占据了管理、技术等岗位。张大君认为,实际上这20万亩大豆耕作只需20人打理,人均负责一万亩地。这几乎是国内农业种植合作社生产效率的300倍。
有了世界最先进的大农机助力,东金集团在俄罗斯哈巴地区连片承租了100万亩农田。根据事先的筹划,张大君决定大部分用来种黄豆,然后回销黑龙江。
“一带一路”上的中俄农业合作
张大君认为,东金在俄远东种大豆,有着身后的政策背景:2015年中国国家农业部提出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恢复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同时,中央政府和黑龙江当地政府都提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思路,鼓励国内企业从事对外农业投资,开辟境外农场。尤其是去年起,我国取消了俄罗斯大豆回流配额制。
从那时起,东金集团就组织了11人的农业专家组,考察了俄罗斯上千个种植区和农场,形成上千份融合了当地种植环境与政策分析的考察报告,最终将辟建境外大豆种植基地的目光投向哈巴罗夫斯克市,并在今年与俄方完成100万亩农场项目签约。
而实际上,黑龙江现代中俄研究院院长宋魁认为,东金集团的“地王”之路,正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时空节点的显现。
作为多年与俄罗斯农业机械打交道的商人,张大君发现,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技术水平下降严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瓦解。曾经是俄罗斯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哈巴罗夫斯克市,诸多农场中设备已十分陈旧,从本世纪起,就无能力耕种大片农田。从事中俄经贸的张大君,其实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时机。
在2012年之后,这个时机变得越发清晰——一方面,俄罗斯将远东地区定位于建设亚洲粮食出口中心,总统“一号令”连续三年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支持力度,一系列利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另一方面,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力度的思路得到俄方热烈响应。2017年7月,中俄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农业投资贸易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嗅着先机的张大君,在2017年伊始出手了。
“合作者”东金集团
针对之前中俄农业合作的问题,张大君把东金集团定义成了俄罗斯农业的“合作者”身份。
“赴远东农业种植,不是一种简单的谋生和挣钱手段,需要用一种双赢的态度去经营。一方面,要有利于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标准与水平、保护当地的土壤与环境;另一方面要适当推动当地人就业,而不是单方劳务输出。”在张大君看来,中国人想要在俄罗斯取得成功,就要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为此,东金集团的翻译团队特意翻译大量俄罗斯法律法规文件,“用这些法规帮助企业自身发展,不能再用国内思维来处理当地事务。”
以“合作者”标准要求自己的东金集团,在远东地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春播期间,哈巴罗夫斯克州及行政区政府官员多次来到谢尔盖耶夫农场,帮助东金解决实际问题。日前,哈巴罗夫斯克行政区区长乌多德·吉尼斯·格那吉耶维奇还专门带队来哈尔滨东金集团考察、访问,以促进双方进一步合作。
三年时间里,东金集团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租种农田,租期为49年。按计划,东金将在百万亩农场及相关配套项目中陆续投入7亿元资金,整体构筑中俄跨境农业产业链——在俄远东地区形成现代化大型跨境农业产业示范区,在国内建立初、深加工生产线,让优质大豆产品打开国内甚至国际大市场。
>>链接
优质大豆为"中国品质"代言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大豆消费第一大国,但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去年中国超亿吨大豆消费中,近90%份额靠进口,而进口大豆中,绝大多数为转基因大豆。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禁止转基因大豆生产流通的省份,黑龙江以每年5000万亩左右的种植面积,苦苦支撑着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中国品质”。据测算,今秋东金在远东20万亩耕地将产大豆4万吨。而两年后,当东金的100万亩大豆全部收获时,其单季大豆产量超15万吨,产值将达约10亿元。
今年,东金集团的回流大豆产品以线上精选高品质大豆小包装销售和线下批量供给下游深加工企业为主。而现在,东金集团已着手在哈巴罗夫斯克对岸的抚远市黑龙江畔建粮食专用码头及大豆加工厂,“明年远东大豆产量上来,粮食将大量回流,水路对大物流来说更节约成本”。
张大君的计划是,今后将以抚远码头为起点打通江海联运物流体系,让源自远东地区的百万亩大豆基地初级及精深加工大豆产品销往中国南方甚至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今后,会有更多企业赴俄种大豆,其产品会以各种形式回归,这种模式最重要的作用是弥补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不足,降低中国对传统大豆出口国的依赖以及规避中国进口大豆的贸易风险。”黑龙江现代中俄研究院院长宋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