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来是中国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当地民营企业家向来有"要发财,忙起来"之美誉。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他们曾见证了民营经济各种发展辉煌,又先历了民营经济各种发展困境。
十九大前,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一动能强大的助推器势必将广州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全方位提升。被简称为"民营经济20条"的这一政策文件,当地民营企业家一致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专门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这一政策文件,着力于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创新环境,更着力于这一政策文件的落地、落细、落实。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民营经济20条'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精神,并使之在强有力的督导机制下释放常态效果。"文件起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新政":亮点多而化症结
广州民营经济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已由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转变为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正朝着利润率和技术含量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迈进。
站在这一新的发展节点上,广州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责成市统战部牵头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制约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赴各区各部门和民营企业广泛开展深入调研,更到友邻城市研习先进经验,从今年2月起历时半年多最终形成了这一高含金量的"民营经济20条"。
这一政策文件细分为83项并集中于6大方面。"这其中,打造特质中小微企业、解决产业用地、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创新创造等形成了特色和亮点,与文件起草的初衷相吻合。"文件起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强调说。
广州中小微企业星星多月亮少,正处在升级换挡的关键期。结合这一现实问题,文件中提出"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导入无负担过渡;在'个转企'后,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理记账费用进行补助;搭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年底前实现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市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给予支持。"
缺少有效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狭窄一直困扰当地企业举步。针对这一现状,文件中提出"筹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试点设立供应链金融引导基金,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对利用平台融资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动产融资扶持机制,对提供动产融资的银行按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建设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市财政安排新增资金按不超过区财政出资额40%的比例配资。"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新政实施"企业可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和自身发展需求,自行选择土地获取方式和年限,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工业用地,允许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自行改造,新增建筑面积不征收土地出让金。"
为提升民营经济软实力,打造人才培养引进高地,新政实施"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羊城创新创业人才扶持计划及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的民营企业人才,给予资助、补贴和奖励;将民企人才纳入'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岭南英杰工程'项目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范围;经认定后的民企人才享受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住房保障服务。"
为促进民企创新创造,弘扬企业家精神,新政实施"支持企业承担军民融合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对申报取得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军工四证'给予奖励。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优秀民营企业家选拔和轮训工程,发挥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机制作用,对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级进行公益形象宣传。"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每逢改革大潮涌起便立潮头。广州市委书记任学峰此前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指出,要抓住广州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把民营经济放在更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落地":监督机制来确保
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晴雨表。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821.43亿元,占全市GDP的40%。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均超过9成。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98.1%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市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90%以上。
广州民企主体多、发展快、动力足、业态新、贡献大,这与市委市政府一向给力支持密不可分。早在2010年就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并在2013年对文件进行了修订和充实。
相对于以往新政策出台时"雷声大雨点小",此次广州市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与"民营经济20条"配套的实施办法,这其中有市金融局《供应链金融引导基金和动产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市科创委《"岭南英杰工程"实施办法》,市住建委《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快建设人才高地的决定》等。
文件起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为确保政策释放常态效果,还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策落实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估。
据了解,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工商联负责,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实施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并定期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政策。对成效明显地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在广州这片民营经济的沃土上,新政效能已在显现。备受关注的宝能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总部已在广州科学城破土动工,它的定位是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企业总部基地。在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眼里"这次政策出台最给力!"
据文件起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九大后,广州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与这一新政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还将陆续推出,让产业新动能、企业新活力极大地释放出来。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刘迎秋十分关注广州这次出台的"民营经济20条"。"由广州市委统战部牵头起草的这一新政,更侧重于从思想政治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更有助于各界从思想上解决好民营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问题。"刘迎秋分析说。
他认为,政策内容到位,执行力不到位,一切等于零。这次广州市委市政府做到精准制定政策与精准落实政策相结合,打造长效机制、释放常态效果,值得其它地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