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外资银行国际化经验优势
北京燃气集团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作者:
■本报记者朱永康
为应对天然气供应保障的风险,近年来,北京燃气积极推动全方位对外能源合作,制定了十三五“上下游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今年6月底,北京燃气全面完成了对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俄油”)上乔纳斯科石油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上乔项目”)20%股权的交易,交易总金额为11亿美元。
北京燃气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主管投资许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乔项目将使北京拥有更多自主调度天然气资源的选择,进而大大提升城市天然气保障能力。”
配合国家战略需求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为解决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等问题,必然会进一步大力推动天然气事业的发展。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中提出,在2030年实现全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比重为15%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使中国城市燃气行业有机会借助跨国能源企业结构调整、资产价格下降、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主动“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
制定国际化发展蓝图
作为特大型城市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和清洁能源供应商,北京燃气对保障首都能源供应安全和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经近六十年的高质量成长,北京燃气已发展成同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国企品牌之一,单体城市销售量位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16年11月7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梅捷列夫总理的见证下,北京燃气以标的价11亿美元收购俄油旗下VCNG公司20%股权。为此,北京燃气拟定了境外发债和银行俱乐部贷款的融资方案,并确定花旗银行作为境外债券发行的独家评级顾问,独家全球协调人和俱乐部贷款的牵头行。
此次项目是响应政府“一带一路”的战略引导和大力支持。俄罗斯天然气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是北京燃气建立长期稳定气源、大力提升首都城市燃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优良选择。作为中俄政府支持的能源合作项目,本交易由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三次见签,获得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并且已纳入国家能源局重点支持项目,本项目已纳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并得到能源局长努尔的高度评价。
“这次融资是北京燃气集团直接跨入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首次尝试。”北京燃气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英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融资过程耗时一年,财务部在着手筹备融资事项时,先与国内外大概30多家银行做了多轮沟通,最终集团选择了花旗银行、瑞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兴银行、华侨银行5家外资银行。”
花旗银行提供专业支持
张英认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有两点优势:一是成本,二是外资银行对海外融资涉及地缘政治、所涉及的法律具有更多的经验。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就综合成本而言,当前境外资金比国内资金成本要低,同时境外交易用美元结算有优势。”张英表示,由于货币政策、资金流动等原因,使得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成本一直上扬,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资金成本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此上乔项目在国外融资的成本比较符合公司预期。
在北京燃气集团优良的财务信用资质基础上,通过花旗银行评级团队深度研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方法论,成功突破了既有的框架约束,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个A类国际信用资质企业,成功首发美元债券,并实现了发行成本、认购倍数、投资者质量等多方面突破,俱乐部贷款也是同期美元贷款的最优成本。
“由于花旗在当地已经有多年的运营经验,我们对当地政治环境的理解、对当地法律的掌握会更加精准,确保了交易在合规范畴内完成。”北京燃气项目的花旗项目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上乔项目的交割地是在俄罗斯,必须在现场钱货两清,而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当地拥有分支机构。此次交易中,北京燃气安排其新加坡子公司完成整个收购,发债的清算过程也要通过欧洲的债券清算机构,因此整个项目中花旗共有中国、新加坡、俄罗斯、欧洲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涉及前线客户经理团队、中台合规团队、发债团队、评级团队等共同参与完成。此外,花旗的全方位产品优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市场中,花旗已在其中58个市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支持。9月21日,花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高晋诚在北京举行的花旗“一带一路”客户论坛上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花旗拥有业界领先的全球网络、深厚的本地专长,以及与当地各方长期保持的良好关系,这些优势使花旗成为客户在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时的首选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