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有效临床管理可挽救近八成早产儿

作者:
    【本报北京讯】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根据WHO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显示,每年有1500万名婴儿出生过早,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中国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随着全面二胎实施,高龄产妇增多,我国早产儿呈现着更加严峻的上升趋势。
    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医疗机构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早产儿的治疗预后差异很大,10月22日,来自美国、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知名新生儿/NICU专家,和近150位新生儿重症监护领域医学同仁共聚北京和睦家医院,针对“早产儿”这个充满挑战的特殊人群治疗难题,就其治疗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国际上最实用的临床技术进行探讨。
    会上,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科主任Eric C.Erichenwald教授,及新生儿及婴儿慢性肺疾病项目主任张华岩教授,就“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无创性通气支持”及“美国重症慢性肺疾病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等国际治疗经验进行了分享。
    同时,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NICU主任、香港浸信会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张錦流教授,台湾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主任江明洲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冯琪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副主任齐宇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耿、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杨明等两岸三地知名儿科专家,就超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早产儿的临床治疗热点和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