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 开拓创新 奋力前行

——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工商联五年工作回眸

作者: ■本报记者罗寿博
    
    近五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五年;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五年;也是内蒙古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促进“两个健康”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2016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70万户,占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的97.79%,比2012年增加了约20.32万户;实现增加值约1.2万亿元,占全区GDP的64.4%,比2012年提高了近14.4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7.83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9.65%;实现税收1511.48亿元,占全区税收的68.4%;吸纳城镇就业552.21万人,占全区城镇就业的76.13%。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增加、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内蒙古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工商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成效显著。五年来,他们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基本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进步。开展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为主要内容和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教育培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听党的话、跟党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五年来,共举办学习会、报告会、专题培训、大讲堂等37场次,参加学习人员达1.5万人次。共举办相关培训班1327期、培训7万多人次。先进典型的宣传和表彰工作取得新成绩。2013年6月,协助承办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大会,61家先进非公有制企业、38名优秀企业家、102名优秀个体工商户受到大会表彰;与内蒙古有关部门开展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非公有制企业”、“全区百佳诚信企业、诚信企业家和诚信品牌”等评选表彰活动,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受到表彰奖励。社会扶贫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取得新实效。五年来,他们认真做好对口帮扶通辽市工作,共为通辽市引进项目23个,签约金额206亿元;实施了7个助学、助困、助残等帮扶捐助项目,投入资金587万元;多次举办促进就业招聘会,解决了通辽市60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工商联与自治区扶贫办、光彩会在全区共同开展了“村(嘎查)企合作”精准扶贫开发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6年底,全区有373家非公有制企业与373个村(嘎查)结对帮扶,实施693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约14.53亿元,惠及1.74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5万贫困人口。五年来,内蒙古各级工商联组织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工作和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7081万元。积极主动做好阿巴嘎旗巴彦乌拉嘎查和凉城县厂汉营村对口帮扶工作。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达到新水平。与内蒙古人社厅、总工会等单位先后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盟市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并认真做好对盟市和谐劳动关系年度考核工作。2016年底,全区12个盟市都建立了企业会员台账,达到和谐劳动关系标准的企业有376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2016年末,上规模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全区30490个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有24261个,组建率为79.6%。五年来,工商联党工委共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2期,培训1300人次;表彰了4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8个先进企业党组织,有效扩大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
    强化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卓有成效。五年来,内蒙古工商联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宗旨,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五年来,他们先后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大会、全国知名企业家赤峰行活动、全国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乡情蒙商恳谈会、全国异地内蒙古商会工作座谈会等,其中2013年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大会签署了119个项目,签约协议金额6100多亿元;2016年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蒙商大会暨民间投资合作洽谈会签约449个项目,签约协议金额5942亿元。先后举办和参加经贸洽谈活动40多场次,协助各盟市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对接20多场次,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国(境)外商会联系,分别与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蒙古、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社团建立合作关系,为内蒙古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创造了条件。他们还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六届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览会、中俄蒙经贸合作洽谈会、第十一届中俄蒙工商论坛暨2015中国(包头)第二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在全国26个省(区、市)成立内蒙古外埠商会,并在10个省(区、市)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总商会联络处。成立自治区工商联蒙商协作委员会,加强与国内外蒙商的联络和服务。法律服务工作得到新加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申诉机制,畅通法律诉求渠道,推动“法检两院”出台了《关于依法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五年来,他们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商事纠纷案件10余件,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业绩。与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总工会和各盟市工商联连续6年举办全区“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五年来,在招聘周期间内蒙古进入各级人才市场及招聘现场的非公有制企业有2.0万家,提供就业岗位41.69万个,签订就业意向人数14.89万人。与内蒙古有关部门还举办“全区促进就业招聘会”“民营企业进校园招聘会”等5次大型招聘会,近6万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就业。
    强本固基,工商联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五年来,他们大力加强基层工商联组织建设,不断壮大会员队伍规模,努力提高机关建设水平,工商联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显著增强。基层工商联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全国工商联“一个设立、五个有”、推进“五好”旗县级工商联建设要求,经过各级工商联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区旗县级工商联基本达到了“一个设立、五个有”标准,有29个旗县级工商联被确认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36个旗县级工商联被确认为“全区‘五好’旗县级工商联”,基层工商联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商会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连续三年持续开展了内蒙古工商联所属商会“达标升级、创先争优”活动,共有62家商会被确认为全区“五好”商会。今年,按照全国工商联要求,启动了“班子建设好、团结教育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的“四好”商会建设活动。加强对工商联所属商会的指导、引导和服务,帮助所属商会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和各类经贸交流活动,指导商会召开换届大会、年会、论坛等。2016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商会组织1763个,其中自治区工商联直属商会组织有152个。会员数量得到新增长。他们坚持重点发展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与当地特色行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会员发展。到今年6月底,内蒙古工商联会员发展到10.94万个,其中企业会员5.09万个,占会员总数的46.5%;个人会员5.67万个,占会员总数的51.6%;团体会员0.18万个,占会员总数的1.6%。机关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商联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干部培养、培训和使用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落实推进能力,五年来共培训干部130余人次。修订完善了机关30余项规章制度,为机关科学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