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逐梦前行
——四川省浙江商会成立15周年侧记
作者:
■一束
改革开放。东海之滨。钱塘江畔。一大批浙江人走向西部。他们跋山涉水,肩挑背扛,走村串巷,足迹遍及四川城乡。2002年金秋十月,一群来川投资兴水,肩挑背扛,走村串巷,足迹遍及四川城乡。2002年金秋十月,一群来川投资兴业的浙江工商企业家,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四川省浙江商会。
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浙江商会成立15周年大会在成都举行,浙商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共同展望。
15年风雨兼程,蓦然回首满堂春。15年来,四川省浙江商会带领在川30万浙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再创浙商发展新业绩。
当天,53名四川省优秀浙商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他们在商会建设、慈善公益、在川投资、解决就业、纳税贡献等方面表现突出,是四川浙商勇担社会责任、倾情服务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企业典范。
将视线拉开,在川30万浙商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号召,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根蜀地创新发展,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新川商。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浙商在四川,正奋力谱写新华章。
凝心聚力积极发挥商会引领作用
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凝聚团队的关键,在于领导团队的打造。自2002年成立以来,四川省浙江商会始终加强班子建设,把有企业实力、有公益心、心胸开阔、包容心强、在浙商中口碑好、奉献意识强的优有企业家,吸收到领导班子里来,创建商会领导团队。以骨干带队伍,不断营造商会的大局意识、团结意识。
铸信念之魂,聚发展之力。四川省浙江商会2003年成立党支部,坚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培养优秀企业家入党。在川浙两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四川省浙江商会历任会长及商会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在川30万浙商,不断加强商会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和商会文化建设。
浙商爱抱团,有目共睹。四川省浙江商会进一步整合浙商资源,着力加强商会与在川浙江籍兄弟商会的联系,先后成立了四川省浙江商会服装分会、丽水分会等,先后建立了资阳、绵阳、遂宁、眉山、乐山等市级分会,建立了浙商美术馆、浙商女企业家俱乐部、在川浙江籍大学生联谊会等14个分会或分支机构,持续壮大商会组织规模,努力团结、凝聚在川浙商。
强化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化、组织化建设,是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有力保障。紧紧围绕“为会员服务、为四川服务、为浙江服务”的办会宗旨和商会建设这个中心,四川省浙江商会不断完善章程、财务等20项规章制度;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并下发了《四川省浙江商会会员自律公约》,加强对商会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确保商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办事有根有据。同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监事会的职责,坚持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又相互约束的监督运作机制,确保商会规范、有序运行。
领导团队引领、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抱团发展凝神聚力、建章立制理顺机制,四川省浙江商会打造了一支讲奉献、讲大局、讲团结的群体,“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在蜀地传承发扬。
30万浙商活跃四川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在过去,囿于资源有限,一批浙商转身向西,来到广阔的西部腹地。
他们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宝贵的人才和管理经验,助推四川产业“链”接全球,快步走向世界。
商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浙商资本投资四川的服务平台。通过组团商务考察,协助召开川浙经贸合作交流座谈会,组织会员参加四川各市(州)项目推介会、投资说明会等,将四川好的项目、投资环境传递给会员、浙商,引导会员和全球浙商投资四川。
浙商入川步伐越来越快。自商会成立以来,累计组织浙商在四川投资4200多亿元,每年吸纳100万人就业,每年纳税超100亿元,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资产总额超10000亿元。仅2016年,经商会牵线搭桥及各方努力促成浙商在川新增投资项目143个、新增投资金额340亿元。
在川发展路径不断延伸。不仅有阿里巴巴、娃哈哈、纳爱斯、富通、传化、吉利、巨石、银泰等浙商龙头企业,更有大量浙江中小企业把进军西部市场的“家”安在四川。截至目前,四川浙江商人已超过30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1500家,创办各类商城、市场150多个,其投资足迹,已遍布全川。
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制造型企业、商贸服务业等各行业受诸多因素影响,业绩也呈下滑态势。四川省浙江商会会员及在川30万广大浙商的经营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积极践行“为会员服务、为四川服务、为浙江服务”的宗旨,四川省浙江商会会长、四川省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钦,率商会秘书处人员专程到在川从事商贸、地产、电子商务、实体制造等行业的会员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找出问题的症结。
每到一家会员企业,他们都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转换思路,如何寻求多方资源和帮助以求稳健发展,并勉励大家坚定信心、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抓住机遇不断发展。
对外,商会整合资源,加强商会与金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聘请四川各市州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为商会投资顾问,聘请在川浙江籍院士、科技专家为商会科技顾问,为在川浙商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四川省浙江商会及企业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打响在川品牌,振兴实体经济,增添发展新动能。
浙商在川投资方向,也从最初的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水电、化工等,开始向电子、汽车、文化、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等领域转换。
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在川浙商立足四川、拥抱世界和未来,积极“走出去”努力整合全球资源,将产业链延伸到全世界。
勇担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社会慈善公益
快速发展的四川,正为广大浙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梦想舞台。
发展不忘感恩,爱心回报乡梓。9月22日举行的15周年庆典大会,四川省浙江商会现场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捐款105万元,陈朝钦向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30万元。而这也是在川浙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四川脱贫攻坚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浙江商会积极响应中央和四川省委号召,参与四川脱贫攻坚,发挥联系企业优势、汇聚力量,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加强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尽己所能,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实现同步奔康。
据介绍,商会成立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织专人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走访调研,制定精准帮扶计划,组织会员企业帮扶贫困村脱贫。2016年商会及会员企业认定结对帮扶越西县阿来吾、白拉吾、依觉等8个贫困村;商会副会长、国盛基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能,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在凉山州雷波县,投资2.8亿元实施无患子、青仁黑豆和甜叶菊“三位一体”生态种植的产业扶贫,并就地建立加工厂,实施无患子深加工,实现产业产值最大化、农户就地就业和收益最大化。目前,第一期已种植无患子1.2万余亩、青仁黑豆1600余亩、甜叶菊(试点)50亩。
与此同时,商会大力引导会员履行社会责任,关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市社会困难群体,参与精准扶贫和社会慈善公益,向地震灾区或自然灾害地区等捐款捐物累计超3亿元。
商会成立至今,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四川省民政厅首批评为“5A级社会组织”,商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是四川乃至全国最优秀商会之一。
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开拓进取赢得社会赞誉。在川浙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砥砺奋进,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抒写时代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