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就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按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分类施策的要求,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打出了政策的“组合拳”。
刘永富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前四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五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的人数也在13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今年井冈山、兰考县率先脱贫,还将有一批贫困县要宣布脱贫,贫困县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数量上的减少,这也是一个新的成绩。
刘永富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还广泛提升了农村的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也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干部和党政机关的青年干部,这些作风的转变和干部的培养锻炼,将在下一步新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宝贵的财富。
刘永富强调,这次脱贫攻坚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不留“锅底”,要把绝对贫困全部消除。具体来说,在组织领导上,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西部22个省的党政主要领导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
在财政投入上,中央要求投入要和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以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很少的,只有400亿元。贫困地区基本上没有拿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每年有30%以上的增长,省、市、县这三级也同步大幅度增长。现在,基本上“三三制”,中央800多亿元,省级600多亿元,市县600多亿元。
在金融投入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建风险基金”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3800亿元了。
在地方投入上,地方债务也拿出一部分用于脱贫攻坚,这两年每年拿600亿元。整合社会资金,去年整合了2000多亿元,今年还会再增加。
在土地政策上,贫困地区扶贫项目用地给予保障,允许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内交易。最近,又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政策,比如建村级光伏电站用地政策。
刘永富同时表示,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建立长效机制。如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用好外派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教育、卫生方面也要建立长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