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共创辉煌
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沈阳研讨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中国乳品行业的进步,是政府监管能力和乳品生产企业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共同的进步与提升
随着乳制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消费市场的升级,2008-2016年间,我国乳制品贸易增长迅速。同时,随着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的落地,已经申请婴配注册并且获得正式受理的配方已近千个。中荷乳业之法规标准与监管制度情况如何?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如何与监管衔接?为探讨这些业内关注的热点,日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荷兰乳业协会携手主办的以“乳企注册与产业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在沈阳举办。此次会议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荷兰皇家菲仕兰协办。携手合作将安全防线前移
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在中荷两国轮转走过3个年头。此次研讨会旨在延续中荷两国在乳品产业链安全管理与科研方面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巩固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通过与中荷两国乳业的持续交流能够日渐清晰地看到荷兰乳业形成优势的主要因素有四点:其一,是其种牛和牧场成熟的管理经验;其二,是乳品加工企业持续不断的科研与积累;其三,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坚持农场主是乳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将检测防线前移至奶农、运奶司机等每一个链条;其四,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利益不仅仅属于企业,而是将奶农视作战略联合体,将奶农的利益与乳企的发展相关联”的理念。我国自2008年以来以乳制品工业为代表的食品行业艰难上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完善自我,重拾消费者信任的过程;中国乳品行业的进步,是政府监管能力和乳品生产企业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共同的进步与提升。
作为一家知名跨国婴配乳粉生产企业,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配方注册制对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出更高要求。菲仕兰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设立创新中心,新加坡的针对亚太区市场的研发中心,一共有将近500个全职科学家从配方、营养、口感、包装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产品研发。他表示,无论是原奶、乳制品,还是婴幼儿配方产品,中国乳业的安全水平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安全永远在路上。两国乳品监管体系相互借鉴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带来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及其与监管的衔接”的深度报告指出,目前已获注册的约300个配方与已正式受理约1000个配方相比约占1/3,再加上已发出补正通知的及正在审评中的数量,从数量上已经超过受理数量的大部分,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快速高效。并且已经获得配方注册的产品,多为主要企业的主流品牌,因此目前也能确保大部分的市场供应。
荷兰皇家菲仕兰全球营养发展总监Rolf Bos带来了“质量问题:前1000天”的精彩演讲。他从牛奶质量对MUM和IFT产品的重要性以及脂肪、蛋白质品质与功能相关性方面展开探讨。他表示,从女士开始怀孕一直到孩子两岁的1000天,为之后的健康情况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的营养成分不一样,对于一些特殊儿童,比如早产儿、对于牛奶过敏的、还有对蛋白不耐受的群体,也需要不同的配方和产品。母婴时期的营养对于婴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影响到婴儿的肥胖、血压、大脑的发展、动脉状硬化等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这种相应的疾病,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通过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多样化以及保证奶粉的质量来生产出合格的婴儿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