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

用奋斗,去优雅

作者: ■见习记者田未

    无论是商业还是公益,这位给中国商界带来温柔色彩的女企业家的信条之一,就是:“奋斗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2014年到2015年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何巧女面临着人生最纠结的一次抉择。退休?守业?再创辉煌?
知天命,事业巅峰开启二次创业
    彼时正是东方园林上市五周年,作为领路人,她必须去规划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也在彼时,作为一个女性企业家,不可抗拒的更年期也同样困扰着她。
    当时她掌舵的东方园林已经是全球景观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并行进在中国水生态领域第一品牌的征途中。那段时间,她曾这样评价自己:“过去的20年,就我个人而言,是最美好的青春和最澎湃的激情相伴下的一次创业。”
    在很多人眼里,功成名就的她,或许在那时可以选择让自己轻松一点。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最终选择了第三条最费心血的路——再创辉煌,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5年8月8日,东方园林乔迁新址并宣布启动“心系地球”战略,何巧女带领着东方园林,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快乐奋斗,为女性树立榜样
    二次创业开始之后,企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每周工作6天,每天12个小时,对于何巧女本人来说,是这些年来一直的快节奏。她用超乎寻常的旺盛精力,将更加蓬勃的热情,投身在事业之中。她享受着“612”的工作,时刻感觉生命在优雅绽放,烦恼不再过夜,内心也不再纠结。
    从传统园林景观迅速转型到生态环境修复领域,一方面她带着她的企业迎接着生态中国的大时代,另一方面她也在给女性树立一个榜样,激励所有的女性都拥有持续奋斗终生的勇气和信心。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女性,很多时候是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不是别人认为你不行。如果你认为自己行的时候,就一定能做到。
她,做到了。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她说:“我觉得女性做企业主要是自己放弃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谈恋爱的时候为了爱情放弃了,成立家庭以后你为家庭放弃了,有了孩子以后你为孩子放弃了,50岁的时候你为自己的身体放弃了,就是这样一路放弃下去,最后能站到高处的就少很多。我希望能够给所有的女性一个榜样,持续奋斗终生。”
贫苦童年,播下慈悲的种子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获得财富的同时,也让何巧女在不断衡量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定义着财富以外的价值。而做慈善,是她童年时期就根植心底的夙愿。
    生于60年代的企业家,大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物质匮乏。童年的何巧女,一家七口挤在30平方米的平房中,下雨天,屋顶还漏着水。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一头母猪以及几头小猪——这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她,一直到十岁,才在生日那天穿上了人生的第一双凉鞋。“我们在夏天是穿不起凉鞋的,所以我一直赤脚到10岁的夏天”,她曾在公开场合这样回忆。
    小时候的贫穷经历,在她的内心埋下了拼搏精神和慈悲之心的种子,在创业的25年里,她每天都在想,如果有一天成功了,一定要做一个慈善家,去做好事,去帮助别人。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勤奋工作,为什么会有这么远大的理想?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为什么更热衷于做慈善?因为,我们小时候的理想是,等我富裕了,我一定要帮助大家。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就是这样想的。”
    在她看来,中国这一代的企业家,也许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企业家都更有情怀和崇高的理想。
    2015年8月,何巧女公开承诺将自己持有的大宗东方园林股票捐赠给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当时价值约合人民币30亿元,位列当年中国企业家捐赠榜首,也是首个位列榜首的女性企业家。同年11月12日,她与比尔·盖茨、牛根生等倡议并捐资成立了中国首家独立的国际性公益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力于中国公益行业的推动与发展。2016年1月,在夏威夷东西方文化论坛,她还发起了全球慈善家联合行动方案,成为“全球慈善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几个大手笔之后,巧女基金会“一举成名天下知”,何巧女也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慈善家之一。实践公益,为未来美好奋斗终生
    过去25年,何巧女带着她的企业在100个城市,建了100座最美的公园。而现在,她要用10年时间,让200万人走上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之路。
    在何巧女看来,“世界上有一些事情是政治家可以解决的,有一些事情是企业家可以解决的,有一些事情是只有慈善家才可以解决的。当三者都共同努力的时候,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她意识到,解决生态问题不仅靠商业,还要靠公益。和生态环境修复事业一脉相承,巧女基金会以“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为使命,并立志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自然保护基金会之一。基金会首要选择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因为它决定了地球的未来,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
    在不久前举行的年度家庭会议上,何巧女表示:“我希望,我们的家族传下去的不是股份、不是珠宝,而是基金会和基金会做过的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