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桥梁纽带 携手民企同行

——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工商联五年工作回眸

作者: ■本报记者吴浩

    “我喜欢同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请大家畅所欲言……”2016年12月30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与参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民营企业家座谈时的开场白,让与会的民营企业家暖意融融。
    这是湖北重视民营企业家、重视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
    重商崇企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重视工商联工作。蒋超良书记、王晓东省长履新后,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多次深入民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带头践行“亲”“清”理念,向全省释放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尊重善待民营企业家的强烈信号。
    近几年,湖北省出台了“民营经济发展53条”等系列政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2017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17〕9号),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等十八条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集大成”。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湖北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省委、省政府热情关心民营企业家,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成为“五个湖北”建设的有生力量。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7801.65亿元,占全省GDP的55.1%;完成民间投资18840.18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9%;民营市场主体393.97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97%;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344.7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1.7%;民营企业贡献了66.7%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88%的入库地方税收,吸纳了75%的就业。
讲好民营企业家故事 思想引领深入人心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工商联的首要任务。五年来,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这条“红线”和“主线”,以“楚商与中国梦”为主题,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培训交流、典型引路,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四信”。深入开展“事业成功靠什么,人生出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湖北做什么”大讨论,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设“楚商诚信好故事”、“天下楚商”、“大写湖北人”等专栏,凝聚了共识,扩大了影响。各级工商联组织坚持引导与服务相结合、解惑与解难相结合,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基层和商会拓展,开展了“共圆中国梦”商会文化展演和文化建设展示等活动,形成了“百名书记面对面”、民企廉正文化建设、革命传统教育等工作品牌,全国工商联进行了推广。各地按照教育培训规划,对县级以上工商联执委、商会会长、秘书长进行轮训,培训人数近5万人。
    主动作为
    经济服务扎实有效
    环境是发展民营经济的软实力。五年来,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致力推动湖北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推动形成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民营企业、帮扶重点项目机制,完善了省领导联系重点商会制度,促进政企沟通、良性互动。与相关部门开展务实合作,共建机制性服务平台,与省委统战部共同开展了“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与省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优化服务、促进两个健康”的意见,与人行武汉分行联合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措施,形成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持续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推选湖北民营企业100强和最佳成长型民营企业,我省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一直居中部第一。开展民间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涉企行政审批改革、“双创”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共促政策落实、企业受惠。打造民营企业调查平台,全省样本点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受到各方关注。加强与境内外工商界人士和商会组织的联系沟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世界华商大会、华创会、中博会等活动,为民营企业扩大市场、寻找商机提供了平台。
    典型引路
    民企风采充分展现
    五年来,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湖北发展战略,加快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九州通集团、劲牌公司等民营企业成为行业领航者。卓尔控股等六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我省首家民营银行。斗鱼网络、卷皮网、斑马快跑相继成为“独角兽”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踊跃投身精准扶贫、光彩事业、感恩行动等慈善公益活动,成为幸福湖北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全省“千企帮千村”行动扎实开展,已实施帮村项目2630个,辐射贫困村4026个,投入产业扶贫和公益捐赠84.5亿元,培训贫困劳动力22万人次,建设各类特色产业基地48万亩。参与和服务“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行”活动,支持黄冈市开展招商推介,共签约项目295个,投资额2605亿元,公益捐赠2688.5万元。
    叫响品牌
    楚商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着力凝聚楚商、打造品牌,促进楚商振兴崛起。实施楚商回归工程,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2015年先后承办了首届和第二届楚商大会,规格高、规模大,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互联网风口下的湖北、楚商与浙商对话、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掀起了楚商竞相投资湖北的热潮,达成合作项目897个。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举办全国湖北商会会长会议暨楚商合作发展论坛,打造了楚商共同的精神家园与合作交流平台。创办《楚商》杂志,开展“荆楚文化与楚商精神”学术研讨等活动,积极挖掘楚商精神,提升了楚商影响力。2016年夏天,省内外楚商积极支援家乡抗洪救灾,捐款捐物2.53亿元。陈东升、雷军、汪潮涌、阎志等知名楚商成为武汉首批“招才顾问”。
    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成果丰硕
    五年来,全省各级工商联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省工商联组织开展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企业“走出去”、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32次专题调研活动。改进《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编撰工作,创办《湖北民营经济》简报,及时全面地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运用各种参政议政平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五年来,先后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12份,团体提案37份,向省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28份,团体提案54份,参与办理议案、提案29份,向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19条,10余篇提案获评全省优秀提案。推荐了一批企业家担任特约监察员、行风评议员、法治环境监督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
    强基固本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县级工商联基本实现“一个设立、五个有”,“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工作深入推进,47个县级工商联达到全国“五好”标准,“湖北经验”得到全国工商联的总结推广。制定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办法,全面启动“四好”商会建设工作。目前,全省工商联所属商(协)会组织1485个,其中行业组织395个;会员总数接近20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占比达到53.3%。会员企业和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富有成效,党组织覆盖面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级工商联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了团结合作、有序有力的良好局面。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提升了工商联系统服务两个健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