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湖北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作者:
■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刘顺妮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之舱、活力之源。沿海发达省份发展的经验,湖北经济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实践,无不印证了“民企兴则兴、民企强则强”的规律。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气候”。民营经济发展既依赖于政策、市场的大环境,也依赖于政务服务等一个个小气候。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思想更解放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办法更多一些、实效更明显一些。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坚持‘亲’‘清’原则,坦荡真诚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解决民营企业审批难、融资难、创业难等问题,让湖北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8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与省工商联(总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强调,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推动湖北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所有这些,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湖北气候”。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工商联组织,要牢固树立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意识,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既关注他们的思想困惑,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放心放手放胆抓经营、谋发展。
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湖北省致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民营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今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17〕9号),提出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把湖北建成民营经济发展强省。18条具体举措干货满满,提神给力,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为湖北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机制,对民营经济政策落地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和评议,千方百计地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打通涉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民营经济要发展,同样需要充足的“养分”。工商联工作必须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切实提供有效服务,给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精神、文化、品牌“养分”。要自觉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打造富有工商联特色服务品牌。要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个典范”。要搭建政商交往、政企沟通的制度化平台。推动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健全直通车服务民营企业制度,促进政商正常交往和良性互动。要发挥企业家“关键少数”作用。注重发挥企业家才智才能,拓宽企业家建言渠道。注重楚商品牌建设,弘扬楚商精神,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要推动建立企业家容错帮扶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守创业初心,开展创新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当前,湖北民营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促进两个健康是工商联光荣的使命、永恒的主题。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的有力指导下,动员全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融入中心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