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三同”产品购物节热销优质国货

作者: ■本报记者周太友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国人在国外不惜重金狂购商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很多人事后发现:他们买的锅是中国制造、服装是中国制造、电器是中国制造,甚至大米、口香糖等很多商品也是产自中国。
    据大连丹特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勇介绍,该公司出口木糖醇口香糖、漱口水、牙膏等产品到欧洲、北美等国家。“我们为美国客户生产的木糖醇口香糖、含片等,在当地市场都是非常知名的产品。”在淘宝上他发现,他们生产的这些产品,淘宝上不仅有代购,而且销量还不错,这说明国内也很有市场,但价格则几倍于其出厂价格。该公司刚开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时启动的DC365这个品牌,在欧洲和美国的销售价格分别在3欧元和3美元左右,但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仅为8-9元人民币,不到国际市场售价的一半。
    日前,一场“买优质国货”的消费观念变革正在悄然拉开帷幕。由辽宁检验检疫局主办、大连友谊集团协办的“三同”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大连友谊商城举行。国家认监委、大连市、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友谊集团和獐子岛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并共同启动了辽宁“三同”进万家活动。辽宁省工信委、财政厅、农委、商务厅、卫计委、金融办、质监局和食药监局等部门代表,辽宁、北京、吉林、山东、河南等地的“三同”企业、商务交易平台代表参加活动。
    为了向消费者传递信任,引导消费,重塑国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我国启动推进“三同”工程。所谓“三同”工程,是指出口企业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内销和外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即“同线同标同质”,检验检疫部门推进“三同”工程,本质上是供给侧的一场质量革命,旨在通过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提振内需,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同时进一步激发了食品出口企业开拓内销的热情。
    作为辽宁检验检疫局“三同”进万家系列活动重头戏,8月8日至21日,辽宁检验检疫局、大连检验检疫局和辽阳检验检疫局联合大连友谊集团,在大连和辽阳两地的友谊商城组织“三同”购物节。全国135家“三同”企业的约900个品种的食品(其中辽宁55家,大连地区43家企业)参展。购物节气氛火爆,获得了消费者认可,日均销售2万多元。
    友谊集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友谊商城都是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商场,聚集着中高端消费群体,店内长年有许多进口商品。这次三同商品首推友谊商城,正是因为这里有比较好的客层。“三同购物节”让顾客对三同有了一个认知过程,我们今后还会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使用三同产品。
    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表示,做为国家“三同”促进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獐子岛积极参与“三同”企业建设,旗下6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上线“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提升了獐子岛集团的质量管控水平与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吴厚刚认为,有国家认监委为“三同”工程引路,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三同”企业赋能,以及友谊集团的多元化推广平台和百万级会员为“三同”产品发声,“三同”标准将引领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健康发展,让消费者在家门口体验到品类更加丰富、质量更加上乘的国际标准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据了解,辽宁检验检疫局着力推动“三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企业和消费者获得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提升目标。在辽宁省范围内共成立了47个帮扶小组,为670家企业建立帮扶台帐,实施差异化精准帮扶。备案企业对“三同”工程的认知度达到90.9%,全省“三同”企业130家,较上年底增长了106%,居全国第三位。
    今后,辽宁检验检疫局还将继续在全省开展“三同”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进学校和进机关系列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扩大“三同”知名度,开设“三同”专区专柜、体验店、微商城等,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出口品质产品,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引导海外消费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