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 产业帮扶

陕西民企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

作者: ■唐文辉
    
    产业帮扶是实现贫困户和企业共赢,实现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的有效途径。自“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伊始,陕西省工商联就把产业帮扶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模式甚至主要模式来抓,力争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自己的家乡故土实现脱贫,让他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此,陕西省工商联倡导、要求企业深入到帮扶工作一线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历史遗存、自然条件,掌握群众的产业发展愿望和劳动技能水平,帮助企业遵循市场导向、结合产业特点和自身实力,发挥自身优势,选准产业方向,科学制定规划,有特色地开展产业帮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大民营企业依托“公司+贫困户+其他机构”这一较为成熟、收效显著的基础模式,积极探索,不断丰富产业帮扶的方式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面布局整体提升帮扶
    自2000年起,陕西荣民集团针对定边县海则梁乡实际,实施了3个五年规划,投资1.6亿多元帮助全乡9000多名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通过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开展产业帮扶坚实基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造水浇地、打机井、建大棚、引进喷灌、滴灌技术和设施,全乡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实施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建设,帮助乡政府完成了9平方公里的小城镇规划,扶持养殖大户、实施移民搬迁、带动建设家庭农场。2015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原本有名的贫困乡变成了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小康乡。2015年,荣民集团又新增两个结对帮扶乡,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2016年,建成蔬菜大棚3000多个,扩建医院一所,年底实现了建档立卡的338户贫困户、1600多人全部脱贫。
    电子商务辐射带动帮扶
    陕西森弗集团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投入1亿元资金在商州区打造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通过与示范园、合作社、贫困户建立订单式生产关系,向公司生产提供农产品,公司的大健康产品通过互联网全球营销体系销往世界各地,再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指导农户种植,布局下一轮产业扶贫工作,保证了农户种植有明确引领,促进了企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资产收入、劳务收入和经营收入,保证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实现共赢,帮助4万人增收致富。
    白水县白宝汇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推介白水40余种特色产品。投资50余万元,联合淘宝网、1号店、苏宁易购、供销e家主流网购平台开设了白宝汇馆、特产中国地方馆“白水馆”、白水县白宝汇农特产品专营店等;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白宝汇电子商务实体体验店、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和运营中心;投资110余万元在白水各镇建立了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50个村建立了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店,每个服务中心或服务店联系所在镇村的10-20户贫困户;开展电商基础知识培训8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2016年,销售白水苹果960余万元,其他名优特产1500万元。
    发挥商会组织优势帮扶
    2016年,榆林市工商联组织福建商会、晋商商会、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依托商会自身渠道优势,搭建贺家畔村、李家坬村、高家山村红枣外销平台。2017年,他们又组织上海榆林商会、榆林未来商会、餐饮商会、旅游协会、闽商新生代商会、温州商会组团在横山举行了特色农产品、横山羊肉定购活动,以羊肉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定购了1000只羊,黑豆高于市场价0.5元预定了4000亩黑豆,无偿培训厨师500人次。同时,依托上海榆林商会和榆林扬州东西部对接帮扶机制,在上海、杭州、扬州举办榆林(农产品专场)好产品品鉴会,并在长三角建立榆林好产品(农产品)输出基地。榆林市未来商会依托一县一品公司,把榆林五大特色单品(米脂小米、横山羊肉、吴堡挂面、佳县红宴、定边荞面)通过线上线下在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布局,主打原生态,使榆林好产品(农产品)走向全国,并且卖出了好价钱。
    特色小镇建设引领帮扶
    西安迈科国际金属集团依托城固县董家营镇古路坝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古路坝研学小镇,以文旅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丝博会期间,城固县政府和迈科集团签订了合作合同书,正式确定了项目落地事宜。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研学小镇定位策划、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小镇的主题定位是:中国首个以抗战文化教育为引领,研学旅行为主题,“中国工科祖庭、抗战教育圣地”为品牌,休闲度假产业为主导的人文生态型特色小镇。项目覆盖古路坝村、合丰村、湖广营村三个贫困村,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设计年接待能力300万人次。在五年左右的建设周期里,常年需要3000名左右的劳动力,建成后将提供日常工作岗位1000个左右。项目控制区涉及45000亩,主要为山地,其中群众的山林、土地可以通过入股、转让等方式获得收益;项目建设的拆迁、征地等也可为群众带来收益。同时,根据项目合同,每年利润的5%-10%将作为专项扶贫基金,用于古路坝村及周边贫困村的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
    政府支持整合资源帮扶
    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在扶风县采取“企业+农户+金融+政府”的方式,通过贫困户出资和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的方式筹资3-5万元,由贫困户委托养殖企业托管经营,每年按10%给贫困户分红。托养协议到期后,企业负责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贫困户自筹资金。去年底已向33个专业合作社、480户贫困户1680人兑现当年“托管贷”固定收益资金58.37万元,并对公司实施的秦川牛繁育推广改良扶贫产业化开发项目涉及的100户贫困户、350人进行了第四次分红,兑现资金7万元。
    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帮扶
    西安锦盛实业有限公司帮扶周至县板房子镇高潮村,成立了“西安花样年华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蜂养殖及系列蜂产品开发精准扶贫”项目,以扩大秦岭山区现有的中蜂养殖规模和中蜂转箱技术提升改造为切入点,以板房子镇为基础,辐射带动厚畛子、王家河等山区乡镇的贫困村民,资助贫困村民蜂群、蜂箱,手把手一对一培训贫困户,从而找出一条产业依托、项目带动、企业扶持、自主脱贫的精准扶贫长效路径。
    科技引领提质增效帮扶
    商洛市镇安县雪樱花魔芋制品有限公司用新栽培技术在板栗、核桃林下套种魔芋,让同一片土地增加了又一份收益。
    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夏秋茶做红茶深加工项目,提高鲜叶附加值,使贫困户及农户每亩每年可增加收益2000元左右。2016年,该公司帮扶的11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送鸡下蛋无偿造血帮扶
    陕西一县一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取养鸡大镇——沙家店镇为养殖基地,与该镇刘家沟村、老虎疙瘩村、木头则沟村大约40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由公司出资5万元提供优质鸡苗交给贫困户饲养,鸡蛋由公司包收,再经“淘米易购”网络平台售出。公司严格掌控养殖全过程,让所有母鸡、鸡蛋和养殖户对号入座,保证土鸡蛋的质量和品牌。
    在开展产业帮扶过程中,陕西省工商联带领广大民营企业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积极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履行社会责任,为打赢陕西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