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非:

加速实现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三胞集团创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信息化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新健康"和"新消费"协同发展的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现拥有宏图高科、南京新百、万威国际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1万人,其中国内员工近8万人,2016年销售收入达1300亿元。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胞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对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实现了国内传统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就三胞集团这几年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做法,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第一,讲一讲对"实业兴邦,产业报国"的一些粗浅认识。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关键就是实体经济的转型,从过去的粗加工、代加工向创新创造转变,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这几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去虚拟化、去泡沫化,促进实业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从大到强的转变。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民营企业也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紧紧跟随国家的战略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实业兴邦,产业报国"。实业是国之根基,从长远来看,国家一定会稳固这个根基,只有干实业才能干得长久。
    第二,"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国内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想转就能转的。我们认为,"走出去"投资并购国外优秀企业,引进其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系统,用未来定义未来,是国内实体企业弯道超车的最佳捷径。这也是三胞集团这几年海外投资的基本逻辑。
    一是在新消费方面。三胞是南京新街口百货和北京王府井百货两家国内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2014年我们投资收购了英国有168年历史的老牌百货House of Fraser和美国有50余年历史的最大新奇乐连锁Brookstone,2015年我们又战略引进了英国257年历史的世界最著名玩具商店Hamleys。我们将投资的海外企业一一在国内落地,通过引进全球先进的商业模式、管理系统和供应链体系,为顾客提供公平的价格、丰富的产品、独特的场景体验,推动线下实体商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在新健康方面。三胞从2008年开始就布局了健康产业,旗下的安康通是中国最早的居家养老企业,但由于中国搞养老没有经验,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不知道怎么做,走了很多弯路。5年前,我们投资了全球最先进的居家养老企业以色列Natali,它服务了以色列一半以上的老年人。2015年,我们又投资了以色列第三大的护理公司A.S.NursingCompany。我们将国外成熟的居家养老及护理业务的系统和标准引进中国,促进国内养老业务发展,目前,我们在国内已经拥有近1000万老年用户。
    三胞这些年在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打铁还须自身硬"。企业要结构性转型,首先是人才队伍要结构性转型。企业要国际化,首先要建立一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三胞集团基本形成了"老、中、青"、"国、民、外"各种背景、各种专业的人才结构。我们在投资并购方面的人才很多都来自花旗、高盛、美银美林等世界著名投行,所以我们基本能够做到"带着投行做并购"。
    第二,协同比整合更重要。我们投资收购海外企业之后,最重要的是做到业务的相互协同,而不是一味地进行人员、系统的整合。这几年我们在国内国外并购来的企业,业绩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一定要善于打破"潜规则"。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都会遇到所谓的"保证金"和"反向分手费"的问题。三胞这次收购Provenge,虽然最后顺利完成了交易,但一开始我们也不能确定,所以我们坚决不承诺"保证金"和"反向分手费",最后卖方妥协了。这也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没有"保证金"、没有"反向分手费"的先河。也希望各位企业家在国外投资时,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盲目相互抬价,更不要随意承诺"反向分手费",别让外国人把中国企业当成"冤大头"。
    第四,在对国外企业的管理上,我们也要有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三胞有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三省"制度,就是《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求员工每个月都要检讨自己工作上、思想上的得失,并把自己的体会写成报告,现在集团的国外企业所有高管都主动按月向中国总部提交"三省"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才有了今天的三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阶段,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实业兴邦,产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