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集团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在全国工商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着力打造“两个替代”和“智能制造”新引擎,在经济新常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营效益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同比分别增长32.12%、121.9%和44.9%。对于成绩的取得,我们有三点体会与各位领导、企业家分享。
体会一:科技创新需要着力点和突破点,东岳聚焦“两个替代”。
一是国产化替代。瞄准被国外巨头占领的高端氟硅材料市场,发挥本土优势进行“本土保卫战”,将国外行业巨头占领的高端市场抢回来;二是替代传统中低端材料,提高我国航天航空、军工、大飞机、高铁、电子、建筑等关键领域的装备水平。东岳的新型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实现了对家电、汽车、大型场馆和工业制冷用新型制冷剂的全面国产化替代,东岳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环保制冷剂生产企业。
体会二:人才和科技资源不仅在于拥有而在于整合,东岳集团在“四大人才机制”下汇聚精英。
东岳作为一个民营制造企业,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掉的旧设备、79个农民起步,而如今却能保持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力,其创新驱动力就在于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东岳集团建立了“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四大人才机制”,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独特的人才创新使用之路。
一是东岳“股权、期权、奖励加提成”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享有财富、荣誉和地位,最早加盟东岳集团的科研人员,65%成为了科技富翁。
二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整合机制,把企业的科研机构建在高校里。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借智发展,把新型环保制冷剂研究所直接开进了清华大学,在上海交大成立了东岳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还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国家科学院,荷兰能源研究所,以及奔驰、巴拉德、3M、通用汽车等著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是“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人才引进机制,东岳集团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院校引进180名博士、硕士、专家到东岳安家落户。授予首席科学家张永明博士“三定”大权——招用什么样的人,给什么样的待遇、什么岗位职务,都由张永明博士决定。
四是“赛马而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看学历更看能力,看经历更看业绩。一大批从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成长起来的“永久”牌人才脱颖而出。“以效益体现价值,由财富回报才智”,最终成为了东岳集团的人才理念和人才机制。
体会三:对党最忠诚,永远跟党走,才能实现“两个健康”,东岳做“最讲政治、最讲正气、最走正道的企业”。
东岳集团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全国工商联的关心支持。山东省政府就曾组织12个省直部门在东岳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将离子膜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支持离子膜产业化。全国工商联领导及山东省领导视察东岳,并多次听取东岳工作汇报,对东岳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淄博市委领导也非常关心东岳科技创新和千亿级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四次在东岳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了十多项科技创新和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今年6月30日,淄博市政府与中国氟硅协会联合在淄博举办了首届中国氟硅产业发展大会,都为东岳集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东岳集团通过梳理氟硅产业发展大会成果,形成了“突出抓好三大重点,推进千亿级氟硅产业园区建设”的新目标。其一,是发挥东岳燃料电池膜研发全球领先的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淄博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推动氢燃料电池膜、电池堆和整车的高端新型产业链打造。其二,是持续进行智能化控制升级,全面迈向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其三,是服务国家战略,梳理航天、航空、军工、电子、交通等领域的国产化氟硅高端材料“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四新促四化”的要求,着力打造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有机硅材料、功能膜材料等8条高新技术产业链,投资150亿元建设43个项目,早日实现世界级品牌公司和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
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