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创新高,已经从单纯的卖产品变成产业链整合,逐步转向全球资源配置,在价值链的更高部分来赚取收益。民营企业走出去,要自信从容,要相信我们全球布局、全球配资资源的能力,我们早已不是靠低价和低成本取胜的了。
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创新上、规模上以及国际化方面走在全球最领先的位置。过去十年中,我们让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16年,中国光伏装机量安装超过34GW,比美国的两倍还多,占到了2016年全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能力的近一半,中国光伏当之无愧的引领全球。
1997年,受《京都议定书》签订的启发,我判断认定各国需要新型能源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继京都议定书后,美国克林顿签署了《百万屋顶光伏计划》,这个判断促使我创立天合光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天合光能也由此实现了从一个民营企业到一个国际化现代企业的根本性转变,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资本来发展公司。
迄今为止,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16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纪录,光电转换效率领先全球同类产品。
中国光伏产业领先全球,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解决方案,对于全球很多地区和人民都有意义。在全球化大潮流下,中国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中国的很多优秀做法带到全世界去,变成全球落地的“中国方案”。
从天合光能全球市场的经验来看,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不可逆转。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这是世界经济潮流,是各个经济体的利益和愿望所在。
当今互通互联已经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没有谁可以再退回到封闭保守的年代,没有谁可以逆潮流而动。
中国的光伏产业,从一开始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到如今的引领世界,离不开全球市场的磨练,也得益于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是鲸鱼,就要到大海里面去畅游,小河沟里是长不成大鱼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勇敢“走出去”,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有这个自信心,勇敢的大踏步的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对话与合作,学会充分利用国际规则。
天合光能在“走出去”过程中,与原有市场中的玩家会有竞争,各国的文化差别、政治差别、制度差别都存在,“走出去”有一些困难、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很常见。应该是以合作者的心态进入,而不是搅局者和入侵者,需要找到相互之间的互补性。
中国光伏企业遭受的贸易摩擦和“双反”调查比较多。天合光能一直主张以对话促进合作,以沟通减少误解,化解矛盾和贸易争端。同时,也要学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好我们的正当权益。
面对贸易壁垒,硬闯只能碰得头破血流。天合光能选择了先在新兴市场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凭着产品优势,从新兴市场国家以自由贸易进入欧美。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通过并购、通过投资,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海外产能超过2.5GW,这些产能绕过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合规的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到达欧洲和美国市场。
“走出去”需要公正平等的环境,“一带一路”是良好机遇。天合光能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产品销售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各地创造了几千个优质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合光能积极“走出去”,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在泰国投资奠基了第一个海外工厂,仅用了241天就建成投产,这在当地被誉为“天合速度”。在越南,天合光能投资建设了越南国内最大规模的电池制造工厂。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实力并不差,不需要特别保护,很多行业如光伏产业,已经具备了领先全球的实力,在“走出去”中最需要的是公正、平等的环境,希望不要被各种非市场的因素所左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助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提振贸易并为投资者带来回报。中国民营企业可以跟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抓住这难得的海外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