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弥补民族寓言舞剧空白

文化产业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消失,必须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新源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现在文化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并不高,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可以预见,文化产业正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逆势增长,不仅发展速度保持快速增长,而且“文化+”融入相关产业发展之中,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有了文化自信的支撑和引领,开始在凝聚民族精神、倡领道德新风、激发向上力量等方面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更有时代的精气神。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5000多年文明史、56个民族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类型,积累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足以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据记者了解,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2017年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将重点扶持一批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台艺术作品,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在这一工程引领下,将有更多反映现实题材、简朴舞美、回归艺术本体的艺术作品被搬上舞台。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部献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倾力之作——鄂尔多斯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日前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的《库布其》,于2016年8月26日在鄂尔多斯首演。2017年8月10日,担任“第十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首演节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
    《库布其》以鄂尔多斯地区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为原型,经过主创团队深入库布其沙漠当地进行采风,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鄂尔多斯人治沙防风的情怀,潜心对这一故事进行了加工再创作,通过演绎一则寓言故事向广大观众宣传了草原人对万物生灵的大爱相惜,展示了草原人为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思考与努力,也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自然规律,希望能唤醒有识之士加入到保护自然生态的行列中,少些贪取多些贡献,为构建绿色、生态、文明的生活家园而努力,实现共同的绿色“中国梦”。
    “寓言舞剧,是一个新的品类,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有那么多的史诗,但是恰恰寓言舞剧这样的品类,我们很贫乏。”《库布其》的题材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被认为是弥补了寓言舞剧的空白。
    “民族舞剧艺术在当代构建中如何将本土语言形态与西方经验更好的结合,这不仅是对中国舞蹈艺术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更是地方民族舞蹈艺术如何的更好实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北京)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南飞雁指出,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下我们将面临民族艺术的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问题,而《库布其》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据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9月即将在鄂尔多斯召开,届时将有近20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官员和嘉宾齐聚鄂尔多斯,而《库布其》也将在此期间为世界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感谢专家们对《库布其》的爱护和提出的宝贵意见,舞剧主创团队将虚心地听取各方建议,并尽快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调整,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人也能够做出具有世界级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艺术作品,实现打造经典的梦想。”研讨会最后,鄂尔多斯市文新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涵满怀信心地表示,希望通过文化的力量,打造出一张鄂尔多斯的全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