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前,在天津长征火箭公司,拓璞整个创业团队看着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钻铆机安静地启动,点亮了它的所有电源,为大型火箭芯级部段完成全自动铆接过程,就像一架点燃的飞船徐徐升空。至此,我国大型火箭——长征5号铆接部段的所有自动铆接全部由我们团队完成。此时此刻,团队中所有人激动得不能自已。
时间追溯到10年前,五位来自上海交大的教授和博士做出决定:立志在中国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中创造一家伟大的企业,它就是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决定把一个研发型团队抛到了一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个决定把一个民营企业带到了一个世界顶尖的技术高度;这个决定也把一个梦想注入了每一个拓璞人的身体:这就是“当人类的星际航行历史徐徐展开,人们能够看到有一家企业,有一个团队为了这段历史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我们的目标是为运载火箭箭体和飞机机身建设短流程、工艺先进、高效率、数字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自动生产线和核心装备,我们所研发的是典型的“三高”机械装备——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成本高,是航空航天发动机加工、飞机蒙皮高精度加工、弹体箭体机身高效率总装总成等关键工序中的自动化手段。其研发难点在于,需要设计、控制、软件和工艺“四足鼎立”,均衡统一。幸运的是,拓璞的创业团队分别来自这四个领域,且都在各自领域坚持研究了十多年,在拓璞相聚,恰巧组成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黄金四边形”。
2011年拓璞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由于新产品型号较多,研发投入过大,在2012年初风险资金、银行贷款几乎消耗殆尽,但多项开发仍未最终完成,公司已是举步维艰。得知我们面临的窘境后,上海市经信委率先启动了二个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资金和一个引进消化吸收项目资金,助力公司产品研发。同年9月,市科委拨款,在公司筹建“上海特种数控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启动了一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闵行区相关部门也给予了重点项目支持。拓璞在2012年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并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保持持续盈利,于2015年底完成了第二次融资,发展势头良好。
企业初创至今,曾受到各种诱惑,有来自于其它行业的,有来自于资金和土地等资源的,但是我们深知,工匠精神的本质在于专注和坚守,把技术做强才是我们真正凝聚在一起的目的。这个坚持获得了投资方的高度认可,拓璞几乎将融资款和企业盈利资金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向上海交大投入了1500万研发资金,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投入了1000万研发资金,向工程中心注入了4800万研发资金,建设航空航天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总部中心基地。
致力于高端自动化装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拓璞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创新、军民产业融合的道路,主持了10项国家级重大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为我国多型号火箭、飞机等重大项目研发和交付了大量关键自动化装备。订单总计超过10亿元,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产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瞄准客户需求,到完成设计方案,再到拿到订单,拓璞的新产品开发周期通常在半年时间左右。如此高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具有IT企业的“基因”,即将零部件加工、物流业务外包给了其他企业,自己只做客户需求开发、标准设计、总装调试、技术服务等四个环节。采用这种产业模式的优势是,不再像传统制造企业那样为重资产所累,而是成为轻资产企业,专注技术革新上的精耕细作,通过与代工厂商的合作,快速更新换代产品。正因为将大量业务外包出去,拓璞的快速发展也同样为供应商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在上海及周边的采购费超过2亿元。
过去的这十年,我们建立起了完备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先进工艺技术,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先进重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板块。这个十年也走出了一条制造业的创新成长模式,完成了贯穿“基础研发-技术平台-产品设计”全过程的创新,实现了研发设计、品牌销售两头在内,生产在外的哑铃型企业经营模式。
未来十年,我们将围绕“五轴+”和“机器人+”中的顶尖高附加值技术研发,以及系统级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服务,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装备制造研发实力。我们坚信拓璞能够推动先进制造装备及工艺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更多的创新应用。我们也坚信当人类的星际航行历史徐徐展开,人们一定能够看到有这么一家企业,有这样一个团队为了这段历史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