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如何长大的

——访好孩子集团主席、创始人宋郑还

作者: ■昆联文本报记者庄道秋
    在多年的实践中,宋郑还悟出一个道理:世界第一,不是销量的第一,而是价值被消费者认同的第一,而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创新带来的红利也有目共睹,"好孩子"因此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儿童耐用品供应商,令曾经跟风模仿的同行们望尘莫及
    他,二十八年磨一剑,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的校办厂打造成世界第一的“孕婴童帝国”;
    他,厚植创新基因,带领企业不断超越,取得一个个高水平原创性科技成果;
    他,放眼全球,兼容并蓄,形成“好孩子”标志性的品牌矩阵,书写了“中国创造”的辉煌。
    他就是好孩子集团主席、创始人宋郑还,以一颗不断超越、勇争第一的赤子之心,带领“好孩子”一步步做强做大。
坚持“自己打倒自己”每年开发新品近500种
    日前,走进位于陆家的好孩子集团总部产品展示中心,记者发现,婴儿车、汽车安全座椅、儿童日用品等产品琳琅满目,每一种产品又分好多系列,仅婴儿车就有“蜂鸟”“益智”“碳纤维”等数十个类别。“每一款都是‘好孩子’追逐创新的见证,我们坚持‘自己打倒自己’,每年开发新品近500种。”69岁的宋郑还如数家珍,说到得意之处,脸上不时流露出孩童般的兴奋。他坦言,早在好孩子公司创办之初就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1989年,身为陆家中学副校长的他临危受命接手濒临倒闭的校办厂。为了生存,他四处打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工厂生存困难的原因是依附于别人,就决心要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睡椅的照片,于是突发奇想,“如果加上轮子,不就成了童车?如果椅子可以翻转,不就成了两用童车,变成带摇篮的婴儿车了?这个就是世界上没有的!”
    宋郑还很快便研发出这款婴儿车,并拿着这个发明去申请了专利,转手卖了4万元,成为接手工厂后“掘到”的第一桶金。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上了卖专利的日子,直到有一款四功能婴儿车的专利转让费被炒到15万元的天价后,他认识到了创新的“价值”,决定自己生产这款婴儿车,并取名“好孩子”。
    1989年底,“好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婴儿车正式投产,由于功能多、款式新,很快成为市场宠儿。
    然而,由于易模仿等原因,“好孩子”热销的婴儿车一上市,便遭遇各路跟风抄袭。“尽管可以打官司,但这样很麻烦,可能官司还没打完,企业已经倒闭了。”宋郑还介绍,“那个时候我就想,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用新一代的产品替换老一代的产品。”带着这样的理念,好孩子专门组建产品研发部,将创新深入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中,形成“好孩子”特有的文化标签。
    如今,在他的掌舵下,“好孩子”已拥有7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德国拜罗伊特、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捷克布拉格、美国波士顿、日本东京和中国昆山;汇聚450多名顶尖研发人才,从市场研究到产品规划,从标准研究到产品试验,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开发。同时,还组建了覆盖婴幼儿心因学、医学、机械设计、工业设计、远程控制、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科技管理等多学科的外部专家团队,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供服务。
    不仅在产品的研发上,创新还体现在“好孩子”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宋郑还看来,车间生产工艺的改进,原材料和设备的更新,以及管理和销售模式的变革,每一个创新都能给企业带来进步。正因为此,“好孩子”专门建立独特的创新激励机制,根据项目创新指数进行考核奖励,同时辅以股权激励、高校进修、外派考察等,形成“公司搭平台,人人做创客”的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好孩子”的创新基因不断产生裂变,并锻造出一个个具有颠覆性的“世界第一”创新成果:第一辆电动婴儿车、第一辆最轻的童车、第一辆折叠后最小的口袋车、第一辆防雾霾婴儿车、第一辆应用航天着陆架原理的吸能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等。办厂28年来,“好孩子”累计申请专利8116项,比同行对手前十名的总和还要多;先后问鼎中国工业设计奖金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共获得红点设计奖16项、iF奖1项、红点至尊奖1项、iF金奖1项、吉尼斯世界纪录1项。
    创新带来的红利也有目共睹:2009年,在中国和欧美市场,每2.9辆婴儿车就有一辆来自“好孩子”。“好孩子”也因此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儿童耐用品供应商,令曾经跟风模仿的同行们望尘莫及。
    用世界资源做市场
    为全球行业“定标准”
    一年一度、全球顶尖的德国科隆国际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用品展将于今年9月在德国科隆开展。最近,宋郑还正带领“好孩子”全力以赴为参展做准备,尽管已是该展多年的“座上宾”,但他丝毫不敢马虎,许多事仍然坚持亲力亲为,甚至将再次亲自“站台”,向世人展示中国企业家的风采。
    “以全球视野塑造品牌,用世界资源做市场。”1993年,“好孩子”在国内市场稳居第一后,宋郑还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放眼世界,对标国际同行,寻找差距、寻求突破。他还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如果不做世界第一,就做不了中国第一。有了这样的想法,“好孩子”开始了筚路蓝缕的海外拓展之路。
    1994年,“好孩子”在美国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公司,打算把贴有“好孩子”品牌标识的产品卖到美国市场,但很快发现这条路完全行不通,因为美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强,不会轻易去买一个陌生的中国品牌,尤其是儿童用品这一块的产品安全性要求高,零售商一般不会轻易合作。
    直到1996年,公司研发了一辆秋千式婴儿车,独创具有平行、弧形两种秋千式的摇摆方式以及一种流线型的车架造型。也正是这辆具有5项美国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婴儿车,让“好孩子”说服了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商COSCO放下高傲,愿意与“好孩子”开展深度合作——创立联合品牌。宋郑还把这个合作模式称作OPM(自主产品制造),即除了品牌是对方的外,其他包括研发、制造、品质管理等,都是“好孩子”的。此后,“好孩子”通过合作品牌以及为其他品牌代工产品,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一举成为美国婴儿车市场的“隐形”销量冠军。
    在成功打开美国市场之后,“好孩子”又于2002年开始进军欧洲市场,并依然采取OPM模式,与当地的领先品牌形成战略合作关系。4年之后,“好孩子”的产品又占领了欧洲市场销量的“头把交椅”。
    在长达十多年的实践中,宋郑还悟出一个道理:世界第一,不是销量的第一,而是价值被消费者认同的第一。“好孩子”不能总做“隐形冠军”,必须有自己的拳头品牌。
    借助2010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契机,“好孩子”开始试水国际并购,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2014年,“好孩子”一举把德国高端儿童用品CYBEX和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美国知名婴童品牌Evenflo纳入麾下。
    “并购的过程并不轻松,遇到很多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如品牌运营理念、供应链渠道、法律和财务问题等,但必须迎难而上,逐一化解。”宋郑还说。那段时间,年过六旬的他如“空中飞人”,奔波于德国、美国和中国间。同时,以身示范,潜心学习国际并购知识,寻求资本合作,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完成了堪称业界样本的两起海外并购,在中国企业界传为佳话。
    完成并购后的“好孩子”很快释放出品牌经营带来的巨大能量:公司不仅走上以自主品牌经营为主导、销研产一条龙垂直整合的发展道路,还逐步形成gb、CYBEX、Evenflo等多品牌构成的金字塔品牌群,真正从幕后“隐形冠军”变身全球行业冠军,一个集品牌经营、本土化服务、销研产一体的世界级企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全球市场深耕细作的同时,“好孩子”还对标国际行业标准,积极主导和参与儿童耐用品标准的制定。到目前为止,公司共参与和主持了186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前不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宣布,批准“好孩子”成立ISO/PC310儿童乘用车项目委员会联合秘书处,领导ISO成员国的行业专家制定儿童乘用车的国际标准。以企业身份拥有ISO标准制定工作的主动权,不仅在儿童用品行业绝无仅有,而且就其他行业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凤毛麟角。这意味着“好孩子”站在了全球行业的制高点,获得了主导国际标准话语权的资格。
    “独行快众行远”
    构建“孕婴童”绿色生态圈
    5年、6亿、12万次实验室撞击、解构航天器安全着陆技术发明GBES宇航吸能装置……很少有人知道,一款小小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好孩子”竟然花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解决的是用户想不想买的问题,而品质则是决定消费者敢不敢买的关键。”宋郑还说,投入就是为了做好每一个细节,筑牢产品“安全网”。
    “好孩子”重金打造的这款高速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某权威测试机构对多款国际知名品牌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进行的独立第三方撞击测试中,当时速超过60公里,其他品牌产品性能指标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保护作用时,“好孩子”高速儿童汽车安全座依然能够提供出色保护。而且即使在实验室能够进行的最高撞击时速,即80km/h的撞击测试中,它的各项指标仍然优于国际通行标准规定。
    “做好一个企业,最关键的就是对社会有贡献。”宋郑还说,而“好孩子”的使命就是构建“孕婴童”绿色生态圈,引领行业健康永续发展。为此,“好孩子”建立了国内行业中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最先进的国家级实验室,确保每一件“好孩子”产品都能实现安全、优质。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好孩子”主动顺应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加快由“产品经营”“品牌经营”“渠道经营”向“用户经营”转型。早在3年前,他就提出“BOOM”商业模式,“B”即品牌,两个“O”分别代表线上线下,“M”则代表移动终端,意即用户,目的是随时随地随机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便利快捷的服务、全程心仪的体验,创建用户生活的社区、会员创业的平台,聚集客户群,打造“孕婴童”全渠道专业服务平台。
    “独行快,众行远。”这两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浮出水面,宋郑还又提出“粉丝级”“整合者”“生态型”等全新的概念。“粉丝级”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一方面把产品做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运用线上线下平台,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将消费者变成“发烧友”“粉丝”;“整合者”就是整合品牌、市场、渠道、人才、信息、资本等各类要素资源,然后融会贯通,产生新的经营方式;“生态型”就是打破产业边界、重构用户价值,通过开放自己的系统、资源,吸引各种市场“生物”加入其中,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类似热带雨林式生机蓬勃的产业生态系统,发挥出“1+1>2”的效果。目前,“好孩子”在布拉格成立大数据中心,专门研究用户消费行为,并已完成与乐视、滴滴出行等平台的跨界合作,开启了“战略升级”的第一步。同时,通过“好孩子中国”“妈妈好”APP等平台,将中国划分成37个分、子公司和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销售网格,代理销售60多个品牌、近3万种商品,让各销售渠道相融共生,形成新型母婴生态圈。
    “好孩子”生态升级的探索和成就,不仅驱动整个母婴产业生态进行变革升级,更是以新思路开启了母婴行业发展的新未来,树立了母婴行业的标杆。尽管如此,宋郑还依然没有放松前行的脚步。学习研究新经济、与员工探讨交流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说,“我从未想过退休,这是我的事业,我会一直做下去,不忘‘向世界500强企业迈进’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