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宝马”不可能跑得很远

作者: ■谭浩俊
    据《沈阳日报》报道,近日,某共享汽车品牌负责人隋宏洋表示,作为全国推广的第一站,近期将率先在沈阳投放1500辆宝马轿车。这种“共享宝马”不需要客人自己加油,全部由平台负责。资费标准是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顶,新用户注册即有两次免费使用机会。同时,沈阳1400多家停车场22万个停车位用户可免费任意停放。
    听起来确实很美,崭新的宝马汽车,且每天最高只需要支付200元,停车等也不需要再另行付费,甚至加油的工作也由平台全包了。如果开上一辆,用上几天,外出旅游什么的,算算账,也真的很划算。问题是,这样的好事,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又能在什么范围内“共享”,城市是否需要“共享汽车”这样的服务,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早就有人发表观点认为,共享经济到底是存量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增量资源的大推广,如果是增量资源,“共享”的价值有多大。特别是像汽车这样的高消费物品,有没有必要通过增量方式实现“共享”。要知道,目前的存量汽车已经数量非常多,出租车、网约车,甚至各种黑车,都已经出现了竞争十分激烈的场面,再增加“共享汽车”,那么,“共享”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说“共享单车”还能从绿色环保中找到理由、找出存在的价值的话,“共享汽车”又是为了什么呢?方便、便宜、体验、过瘾?似乎都无法帮助“共享汽车”找到合理的解释、合理的存在价值。而且,凡是能够买得起汽车的家庭,又何必花200元去享受“共享汽车”呢?买不起汽车的家庭,估计也不会花钱去享受“共享汽车”,就算年轻人愿意过把瘾,也就次把两次。
    更重要的,一个城市,一下子增加千辆、数千辆的汽车,不仅会大大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而且会大大增加城市停车位的供应,会进一步挤占公共车位、影响居民出行,从而使停车难、停车贵的矛盾更加激烈。一些车位,甚至会因为“共享汽车”的出现,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居民出行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共享汽车”,极有可能是玩噱头,想以此来炒作资本形象、显示资本力量、获取资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