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2017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4%;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5.5%。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今年2月以来,食品价格环比连续下降,拖累CPI上涨,继续保持温和通胀。
目前,影响食品价格因素中,猪肉价格环比降幅持续收窄、蛋类价格环比连续两个月回升、蔬菜价格出现回升,随着中秋节、国庆节来临,在需求拉动下,食品价格有望扭转下跌走势,推高CPI。虽然服务价格持续走高,但相对平稳。预计下阶段CPI有所回升,全年在2%左右。
据测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新涨价因素约为0.4%。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认为,从近期CPI重点构成部分来看,食品价格仍以下跌为主,非食品价格则整体平稳。预计这种局面下半年仍会维持,如果不出现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半年影响CPI同比走势的将主要是翘尾因素。
唐建伟表示,翘尾因素在6月达到年内最高点之后会逐步走低,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略低于上半年,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生产资料等上游行业供需关系继续改善,生产资料价格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走势,推动7月份PPI价格环比回升。
据测算,在7月份5.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6%,新涨价因素约为0.9%。
美联储继续加息不确定性增大以及我国通胀水平温和的背景下,温彬预计我国央行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组合,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充足和市场利率水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