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的茅台释放啥信号
作者:
■金石本报记者管弦
日前,贵州茅台发布2017年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41.90亿元,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达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首次冲破百亿元规模,达112.80亿元,同比增28.20%;扣非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8.98元/股,比上年同期增长28.20%。
相关人士指出,这是贵州茅台历史上披露的最佳业绩。与往年不同,本期半年报发布时,茅台市值已连续两月位居全球烈酒企业第一。种种信号显示,贵州茅台各项核心财务指标增势强劲,再次印证了此前公众对于茅台整体进入良性增长通道的预判。
“淡季”不淡茅台全城热销
今年上半年,茅台酒的销售额为216.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2亿元,成为2017年贵州茅台酒持续热销的真实写照。
从销售区域上看,国内市场上半年实现233.34亿元的销售份额,国外市场依然稳定增长,达到8.4亿元的销售规模。与此同时,渠道建设也是稳中有进,上半年增加了350多家经销商,主要是茅台系列酒的经销商,基本上与公司销售规模提升形成对应匹配。从市场反应看,原本酒类营销淡季的7月,茅台酒供应却全面“吃紧”。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茅台集团累计实现白酒产量48.75万吨,销售收入2327.4亿元,利润总额1245亿元,上缴税金848亿元。2016年的年报营业总收入大幅增长到402亿元,茅台企稳回升、步入良性发展通道的局面已确立,这个趋势在2017年半年报中继续体现。
主动布局培育系列酒增长空间
半年报显示,酱香系列酒的提升,是茅台产品板块新的亮点。上半年,系列酒完成25.49亿元,是去年同期(6.91亿元)的三倍有余,贵州茅台相对于以往对贵州茅台酒销售业绩的单一依赖正在逐渐减少。
据了解,除了品牌驱动带来的高端酒稳定增长,茅台也更加注重开发普通人消费得起的系列酒产品,通过建网络、抓陈列、搞品鉴,王子酒、飞天茅台迎宾酒和贵州大曲等产品实现了单品突破,“量效齐升”成为今年系列酒销售的显著特点。
2017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共投入销售费用1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5.91%。据悉,销售费用的大幅度增加,是因公司推进“133”品牌战略及酱香酒系列酒“5+5”市场策略而投入增加的结果。此举表明,贵州茅台对于市场拓展,特别是系列酒市场的拓展,力度大幅度上升。
精细管理为未来奠定更好基础
贵州茅台在半年报中坦陈,受工艺限制,生产量有限,供求矛盾突出,给茅台的价格和市场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尽管如此,今年全年的产量42000吨的目标,平均班产75吨,已达到正常年度的水平。茅台酒生产呈现产量稳、质量好、轮次比例较为协调、缺陷酒比例可控的特点,生产持续向好的态势明显。茅台集团表示,在未来绝不会将不合格的茅台酒销售到市场,以弥补茅台酒基酒生产下滑年份所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有良心的企业。
太平洋证券6月2日发布的研报给予贵州茅台“买入”评级,将今年的目标价定为500元/股。研报认为贵州茅台酒终端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将会持续下去,今明两年各地经销商库存仍会维持较低水平,茅台供需紧张的格局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