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环保作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作者: ■秦宁
    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多地反馈督察意见,揭露了环保治污的种种乱象。“天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欠缺,‘好人主义’盛行。”“山西省一些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位不够,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一些地方面对突出环境问题强调客观因素多、主动作为少,漠视群众环境诉求,往往在上级督促或媒体曝光后,才被动应对。”
    督查组反馈意见中提到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无论采取杂物堵塞排污口还是编造会议纪要和工作台账,都是做表面文章,“影响十分恶劣”。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到一些部门和地区环保责任不落实,再到一些地区工作导向存在偏差……足以说明相关部门欺上瞒下,我行我素,根本就没有把新环保法放在眼里,也没有把中央要求当回事,用督查组的话就是“与中央要求有明显差距”。
    对假落实,就该真处理。特别是对弄虚作假的现象,更应该零容忍。殷鉴不远,令人警醒。2016年2月至3月间,陕西西安一些工作人员为降低监测数据,多次进入长安子站内,利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的方法,干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今年6月,7名被告人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
    经比较可知,此次天津等地一些人处心积虑地做表面文章假装治理污染,也与相关人员法治观点淡薄、片面追求政绩有关。对此,依法依规处理,才能维护法治尊严,达到以儆效尤之效。
    处理只是手段,并非最终目的。当下,相关地区应根据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重现?如何真正做到将环境保护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涉及政绩时更是不重视环保工作。殊不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才是真正的政绩。
    当前,中央对环保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种制度安排正在发挥效力。众所周知,新环保法已施行两年多了,在这种背景中仍有少数部门没有摆正位置,在环境保护上守土失责,一些官员不用心,缺乏职业操守,这无疑是可怕的,也是危险的,是应该付出沉重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