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平店乡副科级干部、脱贫攻坚包村责任组组长任清贵介绍,2014年,赵庄村因偏僻落后且贫困户相对较多被上级审核认定为贫困村。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和专项扶贫计划的实施,村内实现了路、水、电、气“四通”
骄阳似火,炎热的夏季,农民相对比较清闲。然而,在省级贫困村河南商水县平店乡赵庄行政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渔网场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裁网布、剪网须、砸网框,制作渔网半成品,很多留守妇女领回渔网半成品正在自家院子里飞针走线编织渔网;抽丝厂内,工人们正汗流浃背地裁根、拉伸、打捆;门窗厂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流水作业;养鸡场内,养殖户忙着打料、喂食、收鸡蛋……“你看,俺村几乎没有闲人,国家政策好,大家干劲足,到2018年全部脱贫没问题”。村委会主任赵进钱如是说。
在赵庄村西头四间干净漂亮的村室内,县电业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闫图良、乡政府驻村干部兼支部书记曾良等正和几名帮扶人员在一起,他们正忙着检查贫困户信息表、整理贫困户的档卡、填写帮扶手册。
据了解,赵庄行政村地处平店乡北部与练集镇交界一河之隔的偏僻之地。全村1个自然村、3个村民组、186户、862口人、613亩耕地,属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新划分的全乡最晚建成、最小的一个建制村。2013年以前,村内没有一条硬化路,一到阴雨天,村内村外泥大水深,村民们几天出不了门;很多农户水污染严重,吃水要到几公里外的亲戚家拉;村民用电极不方便,一到用电高峰就跳闸;农户做饭大都是烧柴草;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落后成了该村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
平店乡副科级干部、脱贫攻坚包村责任组组长任清贵介绍,2014年,赵庄村因偏僻落后且贫困户相对较多被上级审核认定为贫困村。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和专项扶贫计划的实施,村内实现了路、水、电、气“四通”。截止2016年底,全村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38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户3人,低保贫困8户34人,一般贫困户72户349人。今年以来,该村按照省市县“四必到”“六个一”“三个零差错”等相关要求,采取拉网式排查和“4+2工作法”严格标准程序,一遍一遍“过筛子”,使贫困户识别、档卡信息更加精准。目前,全村现有贫困户48户21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户2人,低保贫困15户73人,一般贫困户32户137人,计划到2018年所有贫困户要全部脱贫摘帽。
在村内外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硬化路上,车来车往的间隙,一些顽皮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路上戏嬉玩耍:摔四角、骑童车、踩滑板,欢声笑语不断。“自打我记事儿起,村内都是高洼不平的泥土路,不下雨还好点,一遇到连阴雨,做啥生意的都过不来,群众赶集上店买个东西都是问题,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村内三条大街和西头那条大路都修成了平平坦坦的水泥硬化路,真是解决了老几辈走路不便的大难题呀!”说起修路的事,年近九十岁的村民赵祥甲连说带笑。
近年来,赵庄村利用“一事一议”“三年行动”等项目工程,投资80多万元,修通1600米主街道、1100米“村村通”;同时又规划上报了3000米次街道及800多米村东“断头路”,不久的将来,赵庄村将会形成“三横八纵”、“西进东出”极为便利的交通网络。
说起现在用电的方便,很多群众都争先恐后发言:“过去灯泡像个红蚂虾,三天两头停电,别说用电做饭、浇地、办厂做生意,啥也弄不成啊。现在电压很高又很稳,大功率空调啥时候都能开,电视24小时不关机也不担心被烧坏啦……”“你看这是啥玩意,俺抗旱浇地一插卡就行了,真是太方便啦。”
“去年冬季,按照省公司电力扶贫专项计划,赵庄村优先实施了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总投资67万元,新安装200KVA变压器3个,架设10千伏绝缘皮线路1500多米,400伏绝缘皮线路3000多米,安装机井通电专用配电变压器两台,满足了近20眼机井灌溉需求,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的用电难题。”平店乡供电所所长苑永刚介绍说。
让赵庄村父老乡亲最高兴的不只是通路通电,村民们最高兴的应该是通水通气。村民李东真拧开水龙头、指着燃气灶蓝盈盈的火苗高兴地合不拢嘴。据了解,今年麦收前,按照水利扶贫专项计划,该村投入资金20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铺设自来水主次管网6000多米,为所有农户免费接通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与此同时,县博能然气公司还在该村投资30多万元,铺设主次燃气管网3000多米,第一批已有30多户用上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天然气。
村里喜事一个接一个,漫步在赵庄村巷道田野、农家小院,看到每一个群众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的笑容。门前一辆辆小轿车、墙壁上一台台空调、房顶上一座座太阳能、宽大的客厅、高档的家具……村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据说,明年还要修通几条街道和村东断头路,相信赵庄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美、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