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本账”看“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
——大别山区调研手记
作者:
■邵逸余文武
湖北省罗田、英山两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虽说“靠山吃山”,但很多依山而居的当地百姓却没有因山而富,相反受人地矛盾突出、交通信息闭塞、矿产资源匮乏、易发山洪灾害等困难影响,生活依然十分困难。截至目前,这两个县仍有10万多人未能脱贫。今年与明年分别是英山县、罗田县的脱贫“摘帽年”,眼下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
近日,笔者先后深入罗田、英山两县,走深山、进车间、访农户,广泛听取湖北省工商联,黄冈市统战部、工商联以及罗田、英山两县县领导意见,与当地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走访6家精准扶贫对口企业和部分贫困农户,参加了百度公司与名羊公司开展的“融情大别山、匠心筑未来”消费扶贫认购活动。从座谈会会场到扶贫一线,从田间地头到贫困农户,看一路、访一路,也算了一路的“账”——政策账:政府为扶贫出台了哪些扶持政策,落地效果怎么样?经营账:参与扶贫的企业营收如何,到底是赔钱还是赢利?贫困户收入账: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了没有,何时能脱贫?
穿行于大别山,笔者从账本看扶贫,既看到了各级政府的信心和决心,还看到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和行动,更看到了贫困农户的喜人变化。
政策再发力,组织再推动
——行动提质增效
“保护神”和“助推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要先行,政策要落地。”调研中,从制定出台政策的党委和政府部门领导,到享受扶持政策的企业掌门人和贫困户,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随着扶贫攻坚战在大别山打响,从湖北省到黄冈市再到县、乡、村,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成为各级扶贫攻坚的首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的指示精神,去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黄冈市罗田县召开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会议上对行动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提出了更进一步
在湖北调研扶贫工作,并出席在黄冈召开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后,各类扶持配套政策的出台更是紧锣密鼓。
去年12月,为贯彻落实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积极性,湖北省政府扶贫办联合省工商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以及金融、证券、保险行业监管部门发文,出台《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若干政策的意见》,制定实施包干脱贫奖励、统筹使用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优先安排财政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上市、加强保险支持、建立扶贫资源资本化机制、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实行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加强精神激励11项支持政策。
时隔仅一个月,湖北省政府扶贫办联合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发文,出台《关于2017年推进湖北“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的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村与民营企业帮扶全覆盖、出台“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支持政策、举办参与“千企帮千村”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召开全省“千企帮千村”行动现场推进会议、组织37个贫困县开展银企精准对接活动、鼓励贫困县通过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引导贫困民营企业利用精准扶贫绿色通道上市、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民营企业评选表彰、组织民营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劳务对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督办检查10项具体行动计划。此举,旨在推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步入更高水平。
以湖北省出台的扶持政策为指导,黄冈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举措,全面实施“一名领导+三至五家单位+一名扶贫工作队长+一家重点企业”的结对帮扶机制,全力推进“政府+市场+银行+保险+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强化典型引导,选树一批帮种、帮养、帮收、帮销、帮困的“五帮”典型,打造一批由市场主体经营、农户入股参工为主要模式的生态种养、观光农业、休闲养生等示范工程,为全市扶贫工作提供标杆和样本。
而对于县一级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更多的则是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英山县加大资金奖励力度,对完成产业精准扶贫帮带任务的市场主体按照5%龙头、10%最佳、20%优秀三个等级,并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项目补助奖励;对参与精准扶贫并成功上市的市场主体按级分别给予200万元、60万元和20万元奖励;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大力扶持茶叶、中药材、茶乡鸡、旅游、电商五大产业发展,累计提供1亿多元资金贷款,扶持190家市场主体和100家网店。仅去年,英山县共投入贴息及奖补资金1560万元。
罗田县以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养老有保障为目标,大力扶持黑山羊、板栗、茯苓、电商等产业,多方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2016年以来,政府先后投入贷款贴息450万元、奖补资金2799万元。仅黑山羊养殖,县政府就为406户签订养羊协议的贫困户每户提供1万元扶持资金、3万元贴息贷款,帮助贫困户改造羊舍,购买种公羊、母羊、保险和技术服务。
有了好政策,更要抓落实。英山县副县长徐明轩介绍,今年英山县在扶贫思路上作了一些调整,具体讲就是“三个转变”:即由培优型向补短型转变,注重把短板补齐,追求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由创新型向落实型转变,强调把规定动作做好,不追求新、奇、特;由提问型向答题型转变,强调发现问题不上交问题,要主动沉下去解决问题。徐明轩说:“越是时间紧,越要讲实效,既不能教条更不能冒进。而这,正是推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
谈及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湖北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感受颇深:“参与扶贫的企业都是‘敢死队’。如果没有好政策作保障,我们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不一定能换来好的回报!”罗田县骆驼坳镇夏家冲村七组贫困户熊小锐去年患上左心室缺钾症,家中土瓦房倒坍,父母年迈多病,妻子一直反对养羊,但他依然扎根山沟养羊两年多。他说:“有政府贷款支持,还有名羊的技术服务,我坚信靠养羊一定能脱贫致富!”
帮扶别人,壮大自己
——产业扶贫的双赢局面
正在形成
送钱给物如同“输血”,只能解人一时之困,而“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则是“造血”,既能壮大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又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一直是黄冈市各级党委政府力拔“穷根子”的关键一招。
据了解,在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下,大批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和返乡创业的有志有为青年,纷纷加入到脱贫攻坚战之中。截至2016年底,黄冈市共有843家民营企业、120家商会结对帮扶1015个贫困材、77068户贫困户。近两年,仅罗田、英山就有几百家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对于产业扶贫,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家都谈到,“产业扶贫最关键的,就是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同时也要实现产业壮大和企业赢利。如果企业只投入没产出,这样也不会长久。”
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公司是湖北省列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8大典型案例之一。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33111工程”,对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的“三有”贫困户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名羊公司以每户低于市场价6000元价格提供1只种公羊和10只能繁母羊,结对帮扶贫困户406户,扩大黑山羊养殖16000只,户平均增收过万元。同时,公司通过标准屠宰、精细分割、严格检测、冷链配送和全国销售,带动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2016年共收购肉羊15万只,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
燕窝垸村隶属罗田县骆驼坳镇,下辖13个村民小组、351户,仅贫困户就有132户、397人,是罗田县重点贫困村。2011年,北京创业多年的徐志新回乡投资创办公司,并担任燕窝垸村第一书记和发展顾问。6年多来,他们采取“村企共建”模式,采取“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投资、联合办公、联合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提供就业创业条件”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强村富民的扶贫新路。如今,通过经营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品养殖、园林绿化、农家乐、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一家以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高端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3A景区和地域乡村经济转型示范农场初见成效,并成为实现整村推进和建设美丽乡村双赢的样本。谈及今后的发展,徐志新信心满怀。
在英山县,有一位被当地百姓奉为牛人的扶贫“明星”闻彬军。201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返乡搞生态循环农业,仅用4年时间,就在7个乡镇31个村流转土地4553亩,建成31个黑禧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眼镜山鸡孵化基地、67个种养殖示范基地,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多户,安排60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帮助3000多人脱贫致富。即便如此,闻彬军总是把企业的发展归功于精准扶贫。他说:“与其说是我帮助贫困户脱了贫,不如说是参与精准扶贫成就了我。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哪能这么容易就能流转到4000多亩田地,也不可能有500万的免息贷款和500万的贴息贷款,我的企业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么快。”去年年底,公司销售额达1.6亿元,今年他预计将轻松突破3亿元。
湖北宏图中药材公司是一家以苍术种植加工为主的医药公司。凭借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国外稳定的订单,湖北宏图中药材公司与英山11个乡镇2个林场126个村523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合同。公司针对贫困户不仅提供免费培训和技术指导,还无偿提供种子种苗1350公斤,发放专用肥料256吨,支持贫困户发展苍术8358亩、柴胡2786亩。如今,因为种苍术,英山县3000多户贫困户、9000多名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药材种植面积达5.2万亩。富了一方贫困百姓的同时,宏图也在中国药材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产业扶贫为大别山脱贫攻坚注入巨大新动能。黄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蔡花说:“产业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大批贫困户农民不仅可以就近务工,实现照顾家庭、赚钱养家两不误,而且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市场主体从中受益。”目前,黄冈市已形成“罗田一只羊、蕲春一根草、英山一片茶、麻城一朵花”等特色产业格局,“一县一品”初具规模,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提升。
农民的小账本,深山的大变化
——百姓“钱袋子”
见证脱贫攻坚实效
以往靠山吃不了山,那是因为山里长不出“金元宝”。而随着精准扶贫与深山贫困户对接,黑山羊、黑禧猪进了山,苍术、茯苓等在山里扎了根,山间农家院成了观光景点,昔日的穷山沟到处长出了“摇钱树”。
上石源河村位于罗田县凤山镇西北部,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394人,是省市县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近几年,该村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整体联动扶贫模式,分别对接名羊公司、大自然公司等市场主体,重点发展黑山羊、大棚蔬菜、光伏发电等扶贫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贫困户李云启由于儿子儿媳溺水身亡致贫,2015年下半年在原来自养7只土山羊基础上,从锦秀林牧合作社引进10只能繁母羊和1只种公羊,当年黑山羊数量发展到79只,按合作社协议价出售肉羊15只,收入2万多元。去年9月,省经信委投资20多万元,援助李云启扩建了羊舍,供李云启和另外两户贫困户使用,每户每年可养殖黑山羊100多只,年可出栏50多只,实现收入6万元。去年年底,李云启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还有3万多元结余。看着羊群满圈,李云启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据介绍,目前仅养殖黑山羊,就给上源河村7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万多元,提前摘掉贫困帽子。
同样是靠养殖,英山县孔家坊乡郑冲村贫困户周爱玲的家,也因为精准扶贫而改变了生活窘境。2014年,她家全年收入才2700多元,公婆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她的老公因犯癫痫病从建筑工地四楼摔了下来,造成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无法干体力活。闻彬军创办神峰山庄后,不能干重活的两位老人就在家替山庄养鸡、养猪,一年收入就能达到4万多元。周爱玲也被安排神峰山庄上班,如今月工资已经达到5000多元,一家人从此过上富裕生活。孔家坊乡郑家冲村贫困户方兴旺经过算账对比发现,经过土地流转和发展种养殖业,一亩田地从过去每年600元左右的收入提升到现在的1.5万元左右。
而在英山县,像周爱玲这样受益于精准扶贫的不在少数。如今,神峰山庄的定点养殖户覆盖了31个村,帮助2万个农户、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山庄年接待游客已达20余万人次,直接安排2000多名当地农民就业。周边31个村为山庄养黑禧猪、眼镜山鸡的农户,都能享受到高于市场20-30%的价格出售,一般养殖户至少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专业户年均收入高达10万多元。除了孔家坊乡,山庄还跟英山县的其他10个乡镇共300多个自然村开展起生态合作。短短三年时间,神峰山庄已经在武汉、黄冈、合肥、北京、天津等地开设了31家农乐园专卖店。
残疾青年刘杭家住英山县陶河乡英太寨村一组,从小患小儿麻痹,一岁多时一次高烧致神经瘫痪。从2010年起,他开始靠鼻尖打字,脸移鼠标,竟然在5年间创作了100多首歌词。随着电商在家乡兴起,家乡遍山的天麻、茯苓等药材也给了他启发,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去年他自己注册了微店“刘杭爱心小店”,开启了自己的电商创业路,专门销售家乡特有的地道中药材。通过不懈努力,刘杭也渐渐找回了自尊、自信,生活也有了保障。刘杭现在就一个目标,就是要将家乡药材特产通过电商卖出去、卖得更远。
据英山县领导介绍,自全面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系列文件精神及决策部署,扣准“户销号、村出列、县摘帽”三大脱贫任务指标,在发展产业、易地搬迁、教育助学、生态补偿、政策兜底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打响“三年整体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连续三年的脱贫攻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39038户106771人,实现4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8781户、59881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存量贫困人口降至20257户、468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