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展现战斗力 企业增长生产力

来自上海奥盛集团“两手抓、两手硬”党建工作的启示

作者: ■本报记者王洋
    "我们抓党建、办党校,不是赶时髦、做样子。"奥盛集团总裁汤亮说,公司虽是民企,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党员比例高,新入职的年轻人也都积极向党靠拢。企业党校就是一个锤炼人才的"大熔炉"。奥盛党建工作越来越强,企业也获得持续发展。去年,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10亿元,预计今年的大桥缆索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25%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党建如何着力深化?上海奥盛集团10多年来狠抓党建不动摇,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既注重覆盖面、更突出有效性,企业党组织有权有力,寓引领于服务,润细雨于无声,为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保障。
    党组织展现了战斗力,企业也增加了生产力。奥盛集团"两手抓、两手硬"的探索,把党建工作落实到细微之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新形势下民企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
    党建上水平,企业聚人心
    党员要有"甘为群众吃亏"的精神。说起来,这种不"与民争利"的理念,正是奥盛集团第一线党员同志首创的。
    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交接班时很难精确计算易耗性工具的报废时间点。所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交接班时工具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到了下一班人的手里,很快就会报废。按照企业规定,工具在谁的手里报废,报废成本就计入谁的账,会影响个人的经济收入。以前员工们碰到这种情况,只能打趣说"运气不好"。
    后来有一个党员同志在交接班时,主动细心检验工具,把临近报废的工具作报废处理,不留给接班的人处理。他说:"工具在谁的手里报废,涉及的经济利益虽然不多,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不能让群众吃亏,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个做法很快就在第一线的党员中普及开来,大家都在交接班时自觉检验工具。党员员工的这种严以律己的正派作风,给企业带来新风尚,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
    多年来,奥盛集团党建注重广度,实现"全覆盖";注重深度,提高"落地率"。在不断扩大的员工队伍中,80%的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都是共产党员。2004年,集团成立党委,下设两个总支、四个直属支部,构建起较完备的党组织结构。
    在目前正在施工的广东虎门二桥缆索项目中,为了强化垂直领导,保证完成任务,奥盛派出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并首次与业主方、施工方在前线建立了联合党总支。
    针对下属企业多、分布地区广、职工队伍分散的特点,公司于2011年开办了上海民企中的首家党校,聘请党校教授和企业高管党员,主讲"中国共产党简史"、"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党建工作和党群关系"等17门课程。
    党校同时还成为业务练兵、创新竞赛的平台。集团下属浦江缆索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朱金林,拥有近20项专利,为公司创造上千万元效益,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集团党委将这个生动事例编入党校教材,倡导企业全员创新的新风气。
    "我们抓党建、办党校,不是赶时髦、做样子。"奥盛集团总裁汤亮说,公司虽是民企,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党员比例高,新入职的年轻人也都积极向党靠拢。企业党校就是一个锤炼人才的"大熔炉"、一个运筹战力的"大学校"。把企业党校办好了,对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有利。
    今年是奥盛集团成立20周年,集团决定举办一台高质量的原创音乐会来庆贺。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演出安排在周日晚上。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共有800多人,各方嘉宾有900多人。整场音乐会的组织环节非常多,场记和接待的事务也非常繁杂。这项沉重的任务有谁来承担呢?关键时刻,凸显出了奥盛集团党建工作的巨大成效。
    在集团党委的号召下,企业的党员干部纷纷主动承担重任,从集团高管到中层干部、骨干员工,大家都自愿放弃休息,日以继夜地投入工作,定人定岗,勤学多问,迅速熟悉业务,把音乐会的所有后勤事务都承包了下来。例如,光是大小车辆的接送,前后就有数百次之多,时间都不能脱节,最终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圆满完成任务。事后,许多来宾都感到很惊奇:一个制造业企业,竟然能如此出色地完成一个专业后勤团队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服务发展中实现政治引领
    民企坚持市场导向,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时,更要以效率为先。针对员工不关心,老板不支持,党组织只能夹在中间做表面文章的这种情况,奥盛集团探索出了一整套与企业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做法。
    一是通过制度设计,为企业党组织赋权赋能,核心就是"交叉任职、双向列席"的安排。"交叉任职"是指集团党委成员同时也是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凡是涉及党委工作的,集团大力支持;凡是涉及企业运营的,党委也大力支持。"双向列席"是指党委领导列席集团周会,集团领导列席党委周会,互相熟悉工作、互相密切配合。"这样一来,党政关系就从'两张皮'变成了'一条心'。"奥盛集团党委副书记顾跃华说,他同时也是集团材料研究所的总经理。
    二是在服务群众中刷出"存在感"。比如,集团党委牵头,在位于浙江嘉兴西塘的浦江缆索公司,斥资300万元为员工建造专业级的室内篮球场;在外地的工厂食堂,聘请一级厨师为职工掌灶;每年组织员工子女夏令营等。在西塘基地篮球场打球的员工说:党组织为员工办了实事。这个球场既丰富了大家的周末生活,也增进了员工的团队精神,一些外地员工周末也不出去靠泡网吧打发时间了。
    三是在关键问题上主动作为,体现党组织的影响力。浦江缆索公司党总支书记严海青说,企业党组织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为公司培养人才。比如,集团党委联合职能部门,专门安排经费支持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次会议。"80后"员工张海良2004年加入企业,爱专研、肯吃苦,目前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他拥有技术专利,程序较繁复的申报工作就由浦江缆索公司党总支"承包"了。严海青说:"党组织在集团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确保了年轻人听党话、跟党走。"
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公路桥梁等建设领域是腐败多发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民营企业日显重要。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也为遵纪守法办企业、正大光明搞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尽管拥有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但奥盛并没有特殊的背景,在一些地方竞标缆索工程时,有时会遇到人为干扰。有人曾提出,是不是也应该去"活动活动"。汤亮态度一贯明确:越是竞争激烈,越要堂堂正正竞标;哪怕竞标失败,也不能搞歪门邪道。他说,企业能有今天,他打心眼里对这个时代、对党创造的历史机遇充满感恩,因而也时刻提醒自己:诚信守法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奥盛注重通过加强党建为企业构筑"防火墙"。集团在建立党委时同步成立了纪委。在一些重大工程谈判和竞标时,纪委会全程参加并进行监督。党委副书记顾跃华兼任集团的纪委书记,并以此身份参加过10多个项目的商业谈判。他说:"在客户看来,这么守规矩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无疑是最有保证的。"
    另一方面,公司也建立鼓励员工"守规矩"的利益调整机制。桥梁项目谈判周期长,有的项目跟踪了两三年快到"临门一脚"时,有时会遇到对方提出"做高成本,拿点回扣"等非法要求。公司对此类"问题项目",坚决说不。同时特别规定:对类似由于非正常商业因素造成的业绩损失,在年度考核中,视同中标成功。承揽业务的员工由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近年来,企业党建的战斗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互促互进的同步成长。奥盛党建工作越来越强,企业也获得持续发展。去年,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10亿元,预计今年的大桥缆索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25%,下属的九江、马鞍山等工厂的生产量,从年头一直排到年尾,实现了满负荷的良性运作。
    奥盛集团党建工作的成效表明,民企党建工作绝不只是"花拳绣腿,摆个样子"。在民营企业中,花极大精力投入党建,到底能收获什么丰硕成果?奥盛的经验带来了很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