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力:让每个孩子实现弹钢琴梦想

作者: ■本报记者周太友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教育起源于欧洲,一直被国人认为是高雅艺术。由于钢琴昂贵的价格和较高的学习成本,对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来说,学弹钢琴是一种奢望。大连音教科教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群力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发明的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先后获得国家三项专利,它的发明和应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将弹钢琴的梦想变成现实。
    杨群力2013年开始与辽宁省基础教研培训中心在全省开展“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实验研究,该项目被列为辽宁省科学技术“十二五”课题计划,2016年11月29日在本溪结题,并得到辽宁省教委、省教研培训中心的高度评价。
    四年来,大连音教科教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大连音教)为搞好课题研究,先后为辽宁省8个城市11所学校投资18个《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教室》,直接投资约200多万元,同时,为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和辽宁省孤儿学校各捐建一个音乐教室。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理事长吴斌认为:“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破解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难题,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前,在大连乐器博览会上,沈阳感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大连音教签署了感恩启蒙校园和感恩见证沈阳社区两个订购合同,分别订购《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10000台和1115台。用途是:捐赠给沈阳市300多所中小学和1115个社区。
    沈阳感恩文化传媒创始人王跃表示,因为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集智能钢琴、书法书桌、蓝牙音响、卡拉OK等功能于一身,节省空间,降低成本,不仅适合学校使用,也适合家庭娱乐,对于社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作用更大。
    王跃介绍说,两个感恩项目的具体方法是:发动沈阳市1115个社区和100万群众,在感恩文化的基础上,自愿给所属社区和母校(校园)捐赠《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弘扬中华民文化,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素质,为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做贡献。
    “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在全国继续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要有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器乐教学又是音乐课程标准表现领域中的一项指标,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将高雅的钢琴教学普及到小学教育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数码钢琴于2005年问世,是由近代电子琴经过40多年历史发展而来。由于数码钢琴采用最先进的数码技术代替以往的模拟技术,不仅解决了电子琴的音色失真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包括传统机械钢琴和其他传统乐器的逼真模仿。“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教室”的研制成功,为“数码钢琴进课堂”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装备。它由教学用的数码钢琴示教板、书桌式教师教学琴和学生琴等产品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功能,它适合群体教学,对训练学生掌握音准、节奏、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对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2015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体育艺术2+1项目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实验研究项目组由王英奎主任组织全省钢琴领域的专家及有关实验教师参与编写了《数码钢琴教程》,该教程采取以五线谱为主,简线结合的方式,更符合钢琴弹奏规律及教学实际。
    目前,辽宁省共有9个城市,13所学校,21个“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教室,566台“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在投入使用,近2万多孩子实现了弹钢琴的梦想,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大连市春柳小学80%是外来务工子女,目前共有6个音乐教室,5个实验班,100多孩子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先后给家长做了三场汇报演出,多家媒体给予充分报道和肯定,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反响非常好,数码钢琴教学已经成为该校的“品牌”。铁岭市开原实验小学、本溪市明山区实验小学、朝阳市双塔区燕都小学、抚顺市顺城区实验小学和大连开发区临港小学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该项目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欢迎,省内许多城市和学校纷纷要求参加项目实验,尽快地使更多的孩子早日实现弹钢琴的梦想。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体卫艺处副处长董巍从专业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评价说,数码钢琴进课堂,通过弹奏、伴奏、及加入其它学具的乐器,是丰富音乐课堂多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能力的有力抓手。只有学生亲自在课堂教学当中实践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发挥数码钢琴自身的优势,可以多声部、多音色,模拟室内乐,管弦乐队这种音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乐器表演、音色组合,音响探索创造的能力和多声部的思维能力。同时电子产品耳机1对1交互性,可以更好簇拥进大课当中,1对1的对话式的师生之间的施教和指导、帮扶,使教学更有效应。同时,多人合奏产生丰富的音效,也是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有效途径。
    杨群力提出四点建议希望国家将此项目在全国小学全面普及推广:
    一、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十八大以来,政府每年对教育装备的投入逐年增加,建议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在该项目上有所倾斜。“多功能书桌式数码钢琴音乐教室”每个仅需要10万元左右的投资,以辽宁省为例:全省共计5000所小学,若按照每年先解决1000所,每个学校一个音乐教室计算,仅需要投资一亿元,到2020年总投资5亿元便可实现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弹钢琴的目标。
    二、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对与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集中时间,加大力度对现有音乐教师和全体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和技能,以便使该项目顺利进行。同时,全国高校也应为培养数码钢琴音乐教师做出贡献,届时每年可以解决数万名大学生就业,切实提高一线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素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三、发挥社会民间资本的力量。投资该项目,旨在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水平,进而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增加城市和地区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子孙后代造福。因此,很多企业家、慈善家都愿意为此慷慨解囊。大连电台音乐频道、亿达集团、慈善总会发起的“爱心音乐教室”活动已经为此开了个好头,做出好的榜样。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专项基金,合理合法地吸纳国际国内善款,使该活动提升档次,增加力度,扩大影响力,这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四、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实现教育供给侧。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近期发布的《最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数码钢琴进课堂提供了政策支持。
    杨群力建议,在校内开设“数码钢琴课后托管班班”。
    由其在学校投资一个书桌式多功能数码钢琴音乐教室,每个教室按照18台琴计算,约10万元。学校平时在音乐教室里上数码钢琴课,课后时间由投资者使用。
    采取收“课后托管费的方式”,(收费标准参照社会标准,大连地区每月400元左右),由学校配合招收“数码钢琴课后班托管”学生,即:每天放学后,学生在这个班里首先完成作业,然后集中起来按照《数码钢琴教程》学习数码钢琴课,三年后学生可以达到,识谱,弹唱和简单的即兴伴奏。
    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学校购买设备的资金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提高孩子艺术教育层次,如果教师聘用艺术院校大学生,还可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
    杨群力还建议,在学校开设“数码钢琴特色班”。
    学生入学后进入数码钢琴特色班,平时学习校本课,课后或业余时间学习数码钢琴。以每个班招收36个学生为例:每人一次性收取3600元购买设备保证金(含学校和音乐教师补助)。每年扣除10%的设备折旧费,小学6年毕业后,可返还40%(1440元),这样学生每年实际只缴纳了366元(每天一元钱)就可以在学校内学习弹钢琴,提高艺术素养,同时大大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教育是一项不能等待的事业,“数码钢琴进课堂项目”在全国尚属首次尝试,对于如何引导教育供给侧也是新的课题。如果此项目列入我国“十三五计划”重点推广,也会进一步拉动内需,在提振经济的同时,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