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败在哪里

作者: ■董希淼
    乐视系公司资金紧张,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去年11月份开始,乐视就深陷资金链困境。今年年初,融创中国向乐视投资150亿元,市场一度希望乐视资金链问题得到破解。贾跃亭曾乐观表示,融创中国的出手,将让乐视系的上市公司和整个乐视生态体系均得到充足的“灌溉”。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乐视的资金紧张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直到出现目前的危机。在抵押资产尚能覆盖债务的情况下,招商银行还是申请冻结抵押资产,表明其对乐视系未来信心不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尽管乐视系并未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各方还在为此进行各种努力,贾跃亭本人也表态将“尽责到底”,但从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乐视和贾跃亭从过去的万人瞩目走到现在的危机四伏,教训是全面和深刻的。
    从乐视自身看,其危机的根源在于业务战线拉得过长,且高度依赖外部融资。除了乐视网之外,乐视非上市体系的公司中,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汽车等吸金能力同样惊人,融资总额也有数百亿。过去几年,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乐视各项业务想象空间大,轻而易举获得大量资金。但随着市场流动性趋紧,乐视这种疯狂烧钱的粗放式扩张,加上自身少有真正盈利的业务,其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是迟早的事情。现在不少创业公司特别是创业初期的互联网平台,往往并未真正将精力聚焦于主营业务本身,而是希望通过不断烧钱来吸引用户、做大流量进而提升估值,然后通过股权转让、公开上市等方式进行变现。乐视的危机应该是一种警示。
    这也再次告诉我们,多元化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乐视的“战略七子”不但没有带来多元化收入,反而沦为一个个资金黑洞。多元化应建立在核心竞争力之上,产业链和生态圈应基于核心业务而展开,而不是盲目“横向扩展”。国外的优秀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如苹果公司围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如iPhone手机,建立多元化平台,打造上下游生态链,让产品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整合和协同,不断形成新市场。此外,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还要充分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如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好扩张节奏,控制好安全边界。
    从乐视融资结构看,这也反映出,我国金融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Wind资讯显示,乐视网自上市以来已累计募集资金超过30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92.8亿,间接融资207.8亿。乐视网的间接融资超过三分之二,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下一步我国应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改善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大力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这样不仅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而且可以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优化企业杠杆结构,帮助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乐视和贾跃亭这场危机,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企业资产和个人财富一定要做好隔离。
    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家,在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将企业资产与家庭资产、个人资产混在一起,难以区分。如此,在企业出现债务问题的时候,债权人及相关权益人将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企业、家庭及个人资产同时采取司法措施。土豪们以及创业的新贵们一定要注意了,要通过保险、信托等安排,在家庭财富与企业经营之间一定设立一道防火墙,牢固构筑风险隔离屏障。否则,企业经营失败将迅速传导到家庭和个人,最后连最基本的家庭财富也失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