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暖闻”成为商业工具

作者: ■李勤余
    2015年,因为一张给儿子打伞,自己全身湿透的背影照,刘侨走红网络,被诸多网友称为“雨伞爸爸”。一张背影照打动了众多网友,也“打动”了不少商家。上至一些大型国企,下至小小的微信公号商家,不少企业采用了这张照片做广告。
    “雨伞爸爸”对此有意见,我想所有人都能理解。《民法通则》指出:“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相关企业将“雨伞爸爸”的照片直接用于商业营销,涉嫌构成侵权,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
    但问题还不仅在于商家的违法行为,更在于此类商业营销背后危险的逻辑。如今,要创作出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可谓难于上青天。以情动人,是广告创作中的不二法门。而在眼下,这情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就很难说了。
    比方说,五粮液广告就讲刘侨为儿子雨中打伞的照片作为背景,并配上“父亲的爱,醇厚的爱”醒目大字,左下角是一瓶五粮醇的酒瓶图。据称,该幅广告是配合父亲节而推出,照片顶端还加上了一行小字:“不完美的父亲,完美的爱”。这里头的潜台词是再明显不过了。
    中国电信的App画面上写道:“父爱,如海宽阔,如山巍峨”;太平保险则是“你为他遮一阵雨,太平为你们撑一片天,就是这么有实力。”刘侨对儿子的一份温情,在这些广告中已经变了质。
    老百姓是单纯而善良的,“暖闻”最易打动他们的心。而最让人深恶痛绝的,正是某些人利用这一点公然愚弄、欺骗大众的感情。此类行为所造成的最终恶果,将是透支社会公信力。应该让暖闻回归它的本义,莫使其成为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手中的工具。事实上,正如刘侨所言,若将“雨伞爸爸”用在公益广告上,是能够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