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互联网留下想象空间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近期,民营银行迎来了开业潮。江苏苏宁银行日前在南京正式开业,这是近一个月以来第5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截至目前,17家获银监会批准筹建的民营银行中,已有14家获批开业。
“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民营银行的标签。然而,面对传统银行多年根深蒂固的业务优势和风控体系,仍是银行业“新人”的民营银行,是否能借助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依托股东优势资源
“目前,有的民营银行走传统化银行道路,也有一些银行依托股东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这种差异化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东的资源优势。现今的趋势是,传统物理网点的重要性相对而言在下降,很多民营银行选择了用互联网方式进行业务拓展,这种轻资产模式也被认为是新银行进行弯道超车的较好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刚刚开业的苏宁银行,正在全面践行智慧零售新模式,在苏宁平台上集聚着超过10万家线上及线下合作伙伴、4亿多名全渠道用户人群,这些数据资源、商户资源均可以向苏宁银行开放共享。此外,银行还将充分发挥苏宁遍布全国的3500多家门店资源、IT研发团队以及充沛的现金流等优势,为更多的苏宁银行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的金融服务体验。
民营银行因不同的股东资源、区位环境、经营团队等因素而造就了不同基因,基因决定了它们的优势将和劣势并存。民营银行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扬长避短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弯道超车的能力,民营银行才能避免卷入同质竞争的逆流之中。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2014年,银监会启动了民营银行试点工作。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开业以来,各家银行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微众银行坚持“个存小贷”,金城银行侧重于“公存公贷”,网商银行侧重于“小存小贷”,民商银行和华瑞银行则定位于“特定区域”。
北京中关村银行则更注重“服务科创”。北京中关村银行发起股东共11家,多为注册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在构思阶段就提出了“服务科创”的差异化功能定位。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客户群体,可以帮助民营银行扬长避短。
当前,民营银行主要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创业创新提供有针对性、便利的金融服务。这些领域普遍缺少抵押担保,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这对民营银行的风控提出了新要求。
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解强说,去年9月份,上海华瑞银行上线针对科创企业设计的跟单融资系统,在风控设计上利用内外部数据对客户各类订单核对和验证,具备穿透到底层实际借款人的能力。截至2016年末,资产质量连续第二年保持“零”不良水平。
有分析认为,由于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民营银行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互联网仍留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批的17家民营银行中,有8家定位为互联网银行。根据银监会相关规定,民营银行必须实行“一行一店”模式,即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得跨区域。在“一行一店”模式下,仍有超半数的民营银行定位为互联网银行。
如果说民营银行想分割传统银行服务能力比较困难。那么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层面,弯道超车的机会就要多一些了。
未来,民营银行可以基于产品、用户、账户、支付等银行能力的开放,直接使银行融入到生态圈内各种需要银行服务的垂直场景,最终使B端和C端的客户随意调用。
“开放”也是互联网能给予民营银行的最大福利。银行业已经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发展多年,封闭使发展空间越发局限,只有走向开放才能不断发现蓝海。
不过,融360分析师也指出,首批民营银行在服务实体企业数量、对普通存贷用户吸引力等方面都有不足,目前主要还是借助于互联网经营传统银行业务,距离目标中的“普惠金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