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圈里“洋味儿”正浓
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风正在酝酿成长
作者:
■盖博铭
创业圈里的“洋面孔”、项目中的“洋市场”,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众多国内科技创业团队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洋味道”。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风正在酝酿、成长。
在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示范中心内,一台扫描仪正在以200倍的放大比例扫描一幅国画,放大后的图像能清晰看到纸张纹路。这台机器可以海量记录一件文物的细节特征,使之成为文物的“身份证”,未来可用此方式来判断文物的“真”与“伪”。
这台国产的“黑科技”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今年五月,欧洲科学院院士汉斯·乌思克尔特教授看上了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机会,决定来华创业,与中国企业共同成立了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
来华创业既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强强联手、共同进步的过程。汉斯·乌思克尔特教授表示,研究院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联合京东、京东方等AI技术应用企业在机器人视觉识别、语言翻译等领域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选择来华创业工作。据统计,2016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员达90余万人次。在此背景下,不少创业团队把目光盯准服务在华外籍人士。“室友项目”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友平就是其中一位。
在北京三里屯附近,吴友平带领记者参观“室友项目”。吴友平说,“室友项目”的核心是以外籍人士住房需求为切入口,服务他们的“衣食住行”,而这一服务链条之所以能够做到消费人群的精准匹配还是依靠大数据的支撑。
未来,一些互联网创业企业将不仅仅锁定本地人的生活需求,还将打破服务对象的国家壁垒,满足世界范围内的特定需求,推进“民心相通”。
“国产《深夜食堂》与日本版的《深夜食堂》差别在何处?”“中美同类型网络综艺节目的‘数据痕迹’有何差别?”“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如何更加有效地‘走出去’?”这些疑问都是罗晨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
还在攻读研究生的罗晨对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十分感兴趣。在导师的帮助下,罗晨与同学们自建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我们团队成立之初并没有限定于中国市场,而是放眼整个行业的基础支撑。”罗晨说,他们的创业思路就是依托大数据技术,全方位解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综艺节目,将其各自优点集成,最终让中国的“创意”走出去。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众多创新型企业会“有意”或“无意”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潮中,与国家宏观政策形成“共振”。同时,创业企业不仅要注意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带来的持久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