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大有作为

——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编者按: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比邻而居,拥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陆地边界,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使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迈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广阔而勃勃生机的新台阶。
    中国和东盟合作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取得了怎样的新成就、涌现出了怎样的商机?商会在这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带着问题,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本报特将此采写刊发,以飨读者。
    人物名片
    许宁宁,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现任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东亚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理事会理事长。从1990年开始从事与东盟相关的工作,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2011年,东盟十国联合授予许宁宁“中国-东盟合作突出贡献奖”,以表彰许宁宁20多年来在增进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积极贡献。2013年,东盟十国商务官员联合授予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促进合作友好使者”奖。
    
    “中国和东盟国家唇齿相依,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说起东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充满了感情。“今年是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20周年,这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深深体会到‘患难见知己’的真谛。”许宁宁说,他见证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协助东南亚走出危机之举。同时,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维护区域市场稳定的举措,充分彰显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获得了东南亚国家的高度赞誉。
    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上共同签字,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方制定并执行了这一《联合宣言》的2005年-2010年行动计划、制定并执行了2011年-2015年行动计划,目前双方正在执行2016年-2020年行动计划,双方合作不断完善、深入。
    许宁宁说,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合作中有多个“第一”: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也是东盟与外部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是东盟与其外部建立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继这些“第一”之后,也带来了东盟分别与韩国、日本、印度、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第二”、“第三”……这对东盟的发展壮大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是世界上率先表示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许宁宁说,近些年来,东盟的经济增长与稳定,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地位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渐大,与作为邻国的中国这种坚定不移的支持有着相应的关系。
一带一路合作跃上新阶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始升级,双方95%的产品贸易关税是零,相互开放市场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提起中国-东盟贸易数据,许宁宁如数家珍——2016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4522.1亿美元,其中:中国向东盟出口2559.9亿美元,中国从东盟进口1962.2亿美元。中方顺差597.7亿美元。201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是12.3%,较上年的11.9%略有增加。
    其中,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三成,而这些资金最终多数被投入其他亚洲国家。自2013年,新加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16年,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外资来源国;2016年,中国内地成为泰国第二大外来投资来源地,占总投资额的15%;2016年,中国企业对菲律宾投资增长47%,菲律宾企业对华投资增长更快,双向投资存量接近50亿美元;2016年前11个月,中国对越南投资额同比大幅增长112.7%,在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跃居第四位,2017年一季度,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位居第三;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来源国,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累计对柬埔寨协议投资占柬埔寨吸引外资总额的34.3%;中国是缅甸最大外资来源国,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内地在缅甸的累计直接投资额占缅甸的外资总额27.5%,中国香港投资额达75亿美元,占11.2%……
    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重要的海外投资市场和工程承包市场,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直接投资最多的是东盟地区。
各国重视商会大有作为
    许宁宁向记者介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是中国与东盟五大对话合作机制之一,由中国贸促会、东盟工商会以及东盟各国全国性工商会领导人和本国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组成。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东盟合作方为东盟工商会。东盟工商会由东盟十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会组成:文莱国家工商会、柬埔寨金边总商会、印尼工商会、老挝全国工商会、马来西亚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菲律宾工商会、新加坡工商联合会、泰国工业联合会、越南工商会。可以说,与东盟各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会进行交流合作,是许宁宁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形势中,增进各国商会间的经贸合作是双方共同的需要。在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商会发挥作用不可小觑。
    许宁宁认为,商会具有桥梁性、网罗性、灵活性、代表性等特征。商会是沟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商会通常由大中小的会员组成,网罗性体现在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如果是综合性商会的话,则由不同行业的企业来组成,不同地区的企业来组成;商会的对接灵活性强,原则上只要有利于会员的发展,商会就会积极去开展对接;各国都有相应的商协会,通常代表了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特点,蕴含了行业的各要素。
    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各国政府都很支持鼓励调动本国商会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因为这将使经贸合作更可持续:一是商会接地气,二是灵活机动。“这种行业商协会的灵活对接,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双方的合作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包括为自贸区的升级实施,商会的合作务实都可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许宁宁说,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好商会的优势,借助商会资源,广开通商之路,快捷、有效地开发对方市场或开展投资合作。行业商协会掌握本国政策、行业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市场动向等,比如与当地企业合作,这个企业到底综合实力、可信度怎么样,行业商协会都会掌握,可以推荐可靠的合作伙伴,介绍产业政策。
    所以,大力推动双方行业商协会的对接,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中将要着力加强的重要基础工作。
民企进东盟首要把好分寸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盟是距离中国最近的重要地区,《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是双方领导人通过的重要共识文件。该《行动计划》第二部分经济合作中提到:“执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各项协议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成果,以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关系,促进中国和东盟成员国间贸易平衡,力争实现领导人提出的到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达1500亿美元的目标”。
    许宁宁说,2020年双方贸易额力争达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力争达1500亿美元的目标,这里面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抓住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积极融入到这一大市场中。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其他都是新兴经济体。未来新兴经济体仍然是中国海外投资最具潜力的目的地,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需求,市场潜力很大。”
    作为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提醒民营企业在开发东盟市场时应了解东盟各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市场规模、资源布局以及消费习惯,关注东盟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视走进东盟市场的调研;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大中型项目前,应听取中国驻东盟各国大使馆意见,可从东盟各国行业商会获得有关行业信息。中国企业在走进东盟时,应以诚信经营作为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应入乡随俗,尊重地方习俗和宗教信仰,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雇员、媒体等方面的关系;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强调国家间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大多数在东盟的中国企业家奉行较好,诚信守法,谦逊友好,但同时许宁宁坦言,一些企业家在具体工作和日常交往中,言行不注意,有损国人形象。
    “比如,一些企业家喜欢显富摆阔,信口开河。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在泰国通过新闻发布,宣称要投几十亿元建一个大商城,泰国官员、企业家对其很关注,但后来这位中方企业家并未落实项目。事先没有做好调研就不应随意夸下海口。”许宁宁说,还有企业家到文莱考察时,表示要捐资给当地儿童福利事业,文莱新闻也报道了,不过后来这位企业家一分钱也没捐,失信于人。
    “民企在与东盟国家合作打交道时,首要应把好分寸,如果不注意言行就会影响中国形象。”许宁宁说,中国企业家要摆正心态、注意形象,这是夯实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基本要求。
    “企业家不应仅着眼于本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获益者,更应使本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践行者,成为中华礼仪之邦优秀文化的传播者。”采访最后,许宁宁望着墙上硕大的地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