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武汉市及各区党政领导集体出动,为的是一件事——与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家共同探讨怎么样把武汉打造成新民营经济聚集地。这在武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就是在本次武汉市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了新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
所谓新民营经济,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富惠民为目的、以新“四军”(指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为主体、以新经济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的民本型经济。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创业主体新、产业领域新、发展动力新、融资方式新、集聚格局新、商业模式新、市场需求新、治理结构新。
陈一新在谈到武汉为什么要发展新民营经济时,用了“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16个字。他认为,新民营经济财富共享度更高,是富民兴汉的源头活水;新民营经济创新动力更足,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新民营经济捕捉市场能力更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力;新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更活,是培育发展“名企名家名品”的摇篮。他认为,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就是“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武汉怎么来培育壮大新民营经济的主体力量呢?陈一新说,一要重视发挥新“四军”的主力军作用;二是重视发挥“名家”的排头兵作用;三是重视发挥“名企”的骨干力量作用;四是发挥“名品”的标杆引领作用。
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观察,陈一新自一月份履新武汉以来,针对武汉官场生态和地域文化特点,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比如说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万名科级干部联系万家企业,用干部要用“狮子”型的干部,逼着那些懒政、安于现状的干部沉下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次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只不过是在这半年来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动作中,来一次总动员。无论如何,武汉的官场是搅动了,发展民营经济的软环境,开始改善了,这对武汉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