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 为山西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山西部分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人士成长扫描
作者:
■山西省工商联宣教部
在山西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民间投资持续走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山西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或扎根本土,自主创业;或立足本企,传承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典型。自去年起,在山西省工商联的推荐配合下,本报陆续对山西十余名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了广泛宣传,起到了良好的典范带动作用。今天,山西更多的优秀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进入公众视野,或自主创业,坚定前行;或发展高新,引领转型;或致富思源,回馈乡梓,他们的健康成长,将为山西振兴崛起注入全新活力。
程杰:
创二代异乡闯天地
程杰,1985年10月生于长治市。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尝试,在校园里开办一家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烩面馆,员工达到12人,日创纯利润五六百元,被同学们誉为“创二代”。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德集团积极在四川组建生产企业。时年24岁的程杰受父命南下巴蜀,挑起总经理重担,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建设工作及后期软环境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并迅速投产,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半年时间圆满完成1亿元销售任务。
2011年底,中德集团于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新建了塑钢型材和铝型材生产基地项目,在此后的8年时间,四川中德塑钢型材公司在程杰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市场,销售业绩不断攀升,目前完全覆盖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的营销网络,发展了10个分公司和经销商,营销网点200余家,并与当地龙头地产企业蓝光地产、新希望地产等建立了战略合作。
2014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成为西部加速发展的新引擎。面对机遇,程杰信心满满地表示:“抢抓天府新区建设机遇,力争三年内做到西南地区行业第一,在成都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塑钢型材生产基地,并将大力发展工业铝合金项目,本着节能减排的需要,开发生产汽车用铝制品。”
王进平:
发展不忘初心
1979年,王进平出生在山西兴县西南边陲黄河之畔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少时的艰苦生活激发了他强烈的创富梦想。因此,在他从内蒙古重点中专巴盟农机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去当地政府部门当秘书提干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1999年8月23日,在多方努力奔走下,王进平成立了内蒙古万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着手带领销售团队,从事图书发行、推广和销售。王进平对自己和他的团队定的规矩是,对父母花钱不眨眼、对帮助你的恩人花钱不眨眼、对患难与共的兄弟花钱不眨眼。经过9年的吃苦耐劳和摸爬滚打,他的团队创造了图书单套发行200万册的销售业绩。这段从商经历,为他并积累了第一桶金财富和丰富的市场经验。2008年,王进平成立万众炜业工程公司,率领他的团队迈入了从未涉足的煤炭行业领域。
为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王进平在他的企业内实施全民持股计划,实行身股分红制度,实现共享制,再造企业管理。这一制度的实施,受到全公司上下员工的一致好评,2015年,在整个煤炭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万众炜业依然能够实行身股分红200余万元。
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公司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资产总值达到3亿元以上,上缴各种税费1000余万元。发展不忘初心,目前该公司每年拿出纯利润的百分之一用作慈善事业,十余年来,万众炜业慈善基金会向社会各界五保户、贫困户、贫困大学生、母校以及东胜区第五小学等需要帮助的人群或者团体捐款200余万元,全国巡回慈善捐助图书达百万余册。
范若彪:
名校大学生投身新农村
范若彪是一名毕业于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高材生,但是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大企业的优厚待遇,却选择回到山西家乡祁县当一名农民,这件事曾经在当地引起轰动。
范若彪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西六支乡西六支村,大学毕业以后,曾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由于长期的农村生活,范若彪对农村有着极深的感情。6年前,为了让自己学有所用,他经过考察论证,决定自己创业,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范若彪以家乡西六支村为创业基地,发展山西同发饲料有限公司农牧产业链,购买先进的饲料生产设备及现代化的装卸设备,修建标准化的养殖场所,招纳更多的优秀农牧人才。短短几年,范若彪的山西同发饲料有限公司发展农牧产业链就取得初步的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年生产饲料50000余吨,饲养优种蛋鸡60000余只,不但如此,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多。
如今山西同发饲料有限公司发展农牧产业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范若彪并没有忘记自己创业的初衷,他与国内农牧集团进行技术合作,向养殖户推广技术,共同致富,在引导村民规模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也把自己总结的养殖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如今范若彪的养殖场已成了很多乡亲学习养殖技术的示范场,他自己也成了养殖方面的专家。在范若彪的带动示范和引导下,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规模发展养殖业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荣腾飞:
从失败中坚定前行
今年29岁的荣腾飞,是盂县腾瑞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还担任山西省五金机电商会副会长。在当地,他是一位有名的年青企业家,但是荣腾飞的创业之路却充满艰辛。
2005年,年仅17岁的荣腾飞怀揣着满腔创业激情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在盂县街头开了一家经营小饰品的店铺。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善,一年半后以失败而告终。2009年3月,他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由于运行、选址等诸多因素,第二次创业又告失败。当他准备第三次创业的时候,由于此前的多次失败,已经羞于开口向他人筹措资金。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体贴的妻子向娘家借了十万元给他创业。这次荣腾飞没有失败,而是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些从商经历打磨了他的坚韧意志,也让他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他接手了家里的五金店铺,开始正式步入了五金机电行业的发展行列。2015年9月,在山西省盂县县委、县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开始进军工业品电子商务,不仅开辟了他的电商之路,还辐射了整个阳泉地区,也为当地五金机电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消除了传统五金机电行业有实体无体验、价格高、品类少、运费贵、服务差、退换难、科技含量低的七大难题,让百姓享受到了网购的价格,得到了实惠。目前,他协商征地20亩,准备建一个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的五金机电超市,建成后将覆盖盂县周边地区。
杨晓峰:
让黑色产业结出绿色果实
山西森特集团是一家主要生产洗煤、选煤、焦化等技术的山西传统企业,十几年前,作为创二代的杨晓峰大学毕业后却选择向绿色挺近。
他大学毕业后,进入森特集团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这期间他开始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公司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公司在他的主导下建立了洁净煤技术设计研究院,确立了“产品+技术+工程+服务”的运营新定位,并提出了“五个转变”的战略构思:从依靠投资的拉动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从注重生产能力的扩张向注重技术能力的积聚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向世界制造业价值链高端转变;从对环境的挤压向对环境友好转变。
2013年,杨晓峰在烟台注册成立烟台森特膜电极技术有限公司,并依托自己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领先国际的PEM电解法臭氧发生技术,依托该技术研制的臭氧发生器系列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及高标准空间净化领域。
作为集科研、开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低碳环保型臭氧发生器专业生产厂家,烟台森特膜电极技术有限公司广受业界关注,多家国内外知名电器厂家专程赴公司考察并洽谈合作事宜。杨晓峰说,目前他们已掌握了先进臭氧制造技术,具备了应用条件。在生态环保和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21世纪,高浓度、高纯度的洁净臭氧及其应用将广泛惠及各个行业,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