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价中标的恶果是“坑死业主”,什么样的业主不懂质量是百年大计而片面图省钱?私营业主按说不可能自己坑自己,但如果能转手则例外。公有单位追求“省钱”,则往往会把矛盾向后推。
2.“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从称谓上看,企业方面似乎很谦抑,但公共服务者有服务大众的义务,所以将个别有劣迹的人列入黑名单的权力,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掌握。
3.除了职业培训外,职业技能评定制度也要跟上,使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恒心,有荣誉感。
4.治理就业歧视现象,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司法,力量都软弱。但并非无解,行政部门也可以参加公益诉讼,对投诉取证难问题,可以审核企业招人章程等文件,劳动法要有相应的处罚细则等。
5.一些地方政府将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当成“政府购买服务”,这样文不对题的做法,实际上是绕开了对地方债务的监管。
6.快递员拼命接单、透支健康、不顾交规等现象,是这个行业从业者“兼职”“过度”“暂时就业”等心态支配下的生存状态。只有职业化体制的建立,才能改变这样的生态。
7.就上述个案而言,扶贫基金会迅速退款,腾讯称将“尽快优化相关设置,限定个人单笔捐款最高额度”,都是很积极的表现。但要举一反三,将其他类似的漏洞填补上。
8.类似打着这样那样科学幌子的骗局,这些年来已经出现无数版本了,不管怎样花样翻新,其唯一的目的就是骗钱。消费者辨不清,监管机构和公益机构不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