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进程的困境与风险 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大院论坛邀诺奖大师探讨经济新环境下发展与挑战

作者: ■本报记者周太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和詹姆斯·莫里斯,日前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出席首届中大院论坛,与中国企业家共同探讨“国际经济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机遇”。
    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召开之际,由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协办的首届中大院论坛,邀请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筹谋良策。论坛还邀请了3位中国企业家代表,结合自己企业的实践经验,与诺奖得主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新环境下的发展与挑战。比如:全球经济版图重塑局势下,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重大议题。
    中大院论坛是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高端论坛。论坛旨在研究和探讨全球经济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汇聚高端智库与领军企业,融合中国特色与全球经验,开拓商界领袖新视野,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此次受邀出席中大院论坛的埃里克·马斯金是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经济学精英。埃里克·马斯金博士以其深邃的理论贡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埃里克·马斯金在论坛演讲中,围绕新兴经济体不平等加剧的原因,涉及企业如何实现社会责任和缩小社会不平等差距等问题做了精彩阐述。
    埃里克·马斯金在与中国企业家代表,中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云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宏斌、中国一重大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裁陆久民的对话中,回答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瓶颈”“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好处”“国企在转型发展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等问题。
    马斯金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做得很好,西方企业应该像中国企业学习。当然语言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但是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在学习英语方面走在了前面,现在国际上有很多商人在学中文。当前自动的翻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语言方面的障碍会越来越小。
    马斯金在谈到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风险提升的问题时说,实际上包括大宗商品的价格,汇率的波动性带来的困难,在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一定会出现这些风险。但是对未来市场来讲,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实现对冲和保护。
    马斯金指出,在环境方面,国企不光是要关注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还要为行业里的其他企业起到榜样作用。激励机制很好,但是私企难有这样的动机。应该设立机制,比如设立污染税。因为把二氧化硫或者二氧化碳排到了大气中,会给社会带来污染成本。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会带来全世界的问题。如果要弥补社会成本,就要让私企的利益和社会结合起来,如果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化了,就可能不会有问题。
    马斯金认为,国企要为低技能人才进行培训,私企没有这样的动机来做。因为国企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这个社会。从长期来看,国企要加大改革力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该论坛同获邀请的詹姆斯·莫里斯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杰出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他凭借着一份内部交流文稿就摘走了国际经济学界的桂冠;33岁时就成了当时牛津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莫里斯教授自1960年代便活跃于西方经济学界,以激励经济理论的研究见长。1970年代,他与斯蒂格里茨、罗斯、斯彭斯等人共同开创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现在流行的“委托——代理”的模型化方法就是莫里斯开创的。莫里斯最著名的是他对公共财政理论(public finance)的贡献。同时他在福利经济学、增长理论、项目评估方面都卓有贡献。
    詹姆斯·莫里斯的演讲主题围绕生态价值的经济学评估,侧重如何看待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莫里斯在与中国企业家对话时,回答了中国高铁及轨道交通建设、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美国企业减税计划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国企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低下和绩效激励低下等问题。
    莫里斯表示,中国新的铁道系统确实让人赞叹,作为经济学家,我想问,有没有补贴?还想知道投资是不是合理。要不要建高铁?是不是好的时机?这个问题要看高铁建设投资是否过热。
    莫里斯认为,在金融的资本流动方面,有一些金融工具,提供了一些保障,可以对冲风险,像一些大宗商品,有很多处理资本的工具和方法。
    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多年了,投资和储蓄率在中国比较高。担忧会出现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效率低下的工厂,没有办法带来公共消费。他认为中国经济以6%的速度增长比较舒服,尽管他很期待中国经济回复到比较高速的增长。
    莫里斯指出,很多国家都会降低企业税,香港也有,这不算是什么反常的行为,在美国也很正常。公司和人是不一样的。公司税可能是针对公司所有者。有些公司愿意投到慈善当中去。对其他一些小型公司,可能就是个人的小公司,现在的所得税水平他们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系统,去仔细测量一些项目的产出,要识别出每个人在盈利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每个人的成本。但是过程中可能有风险,大家的观点也可能不同。在投资规划中,应该多做些思考。
>>背景链接
中大院论坛:汇聚全球智慧创新发展动能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简称中大院。
    该院是落实国家“三支队伍一起抓”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构成“一校五院”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作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学院功能定位是建成一流的中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一流的国资监管、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和国有企业人才成长研究中心,一流的中国企业家国际培训合作平台。
    秉承“为商界领袖加油、助中国经济腾飞”的使命,学院主要承担国有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员、后备领导人员和战略后备人员,以及全国企业培训基地的领导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并承接党和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委托的培训项目。
    学院成立以来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李克强、贺国强、李源潮、赵乐际、王勇等领导同志先后亲临学院视察工作或为学员作报告。
    学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勇于开拓、持续创新,努力成为拥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管理团队、一流教学科研水平、一流基础设施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经营管理者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中国企业领导人才成长不断注入新动力,为“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发起主办的中大院论坛,旨在研究和探讨全球经济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汇聚高端智库与领军企业,融合中国特色与全球经验,开拓商界领袖新视野,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论坛致力于为全球商界领袖、中国企业领导人员、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搭建重要对话平台。
    中大院论坛致力于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中央部委指导下,紧密依托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重要资源平台,执着专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特色实践,长期坚持与全球智库专家学者广泛研究合作,全力打造兼具高层次、国际化、时效性、开放性的权威智库交流平台。
    中大院论坛秉承以“为商界领袖加油、助中国经济腾飞”为使命,结合全球经济热点和中国企业发展趋势,不定期举办高端主题论坛,力图不断为推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图)由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协办的首届中大院论坛,邀请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中国企业家共聚一堂,就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筹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