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金:政府应培训低技能劳动者缩小收入差距

作者: ■周太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日前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举行的首届中大院论坛上表示,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特别重要,尤其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但也导致了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加大的负面现象。如果不能有效缩减这一差距,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增长。他建议,政府应对低技能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缩小收入差距。
    马斯金指出,35年前,中国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收入大幅提升,国家富裕。当然中国不是唯一在全球化中获益的国家,还包括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是全球化也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导致了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加大。而贫富差距加大,也正在严重制约包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发展。
    马斯金认为,按照著名的“比较竞争优势理论”,资本和收入会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人群流动,从而增加这个地区人的收入,缩小他们与高收入群体的差距。值得思考的是,“这个理论在过去的200年时间里都是成立的,为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好用了呢?”
    马斯金教授研究发现,我们并不是今天才经历全球化,在19世纪末全球化已经发生。随着北美和欧洲的船运价格大幅下降,各国间的贸易量成倍增长,这个时候,资本向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流动,缩小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可是在今天,却没有在中国实现。马斯金教授试图在中国破解“难题”。
    马斯金认为,本次全球化不同于19世纪末的全球化。新的全球化不只是服务贸易在全球的流动,而是生产变得全球化。比如生产一台计算机,可能是在美国设计,在欧洲编程,在中国生产。因为生产的全球化,使“比较优势理论”中缩小贫富差距的结果没有实现。
    马斯金举例说,在中国参与全球化之前,劳动者只在本国工作,而中国加入全球化后,那些掌握着高技能的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更高收入的工作,而低技能的劳动者却没有机会选择,他们只能从事农产品加工之类的低端工作,造成了收入差距的加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马斯金认为,这需要有人来培训低技能的劳动者,企业不会去进行培训,因为他们不能保证自己投入培训成本后,劳动者会为自己所用。因此,培训劳动者的责任只能由政府来完成。这是解决目前全球化带来收入差距增加的有效办法。
    马斯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不会缩小这种差距,反而会加剧收入的差距。因为高技能劳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承接世界各地的工作。缩小收入差距,政府应该从培训低技能劳动者入手,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