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药在“一带一路”绽放异彩

——访北京广西企业商会副会长、德坤瑶医医疗集团董事长覃迅云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大爱无疆,走出广西大瑶山之后,瑶医治病救人的双手就已开始拥抱境外的患者。覃迅云已无法记清他和他的医院接待了多少外国病人,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将中国独特的医药传播到全世界,让各国人们掌握古老瑶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成了古道热肠的覃迅云最大的心愿。今年春节,覃迅云(中)到加拿大给国际友人义务"目诊"
    “3年前我已收到了医院的死亡通知书,是中国神奇的瑶医药救了我的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来自俄罗斯的韩丽秋(音)女士带着朋友再次来到了北京,“因严重的乳腺癌,我的生命差点终止在了40岁,是神奇的中国医药给了我新生!这次,我带病友怀着希望再次来到了中国,求助我的恩人覃迅云医生!”韩丽秋动情地逢人便说。
    是怎样的中国医药和怎样的医生救了在俄罗斯被宣布不治病人?怀着好奇,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的北京德坤瑶医院,采访了北京广西企业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长、德坤瑶医医疗集团董事长覃迅云。
勇于攀登 古老瑶医出深山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瑶族。覃迅云对记者介绍说,在几千年天灾人祸的历史变迁中,瑶族同胞饱受迫害追击之苦,北离,东逃,西窜,南迁,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高山峻岭为居,毒蛇猛兽为邻,险遭灭族的劫难。在历史磨难中,这支“东方吉普赛人”征服痧瘴瘟疫,战胜虎豹豺狼,并在颠沛流离之中产生了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民族风格、功效独特的瑶医瑶药。
    但千百年来,瑶医瑶药深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险峻大瑶山中,不被外人所知。直到1985年,才在覃氏瑶医第12代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瑶族第一代医科大学生——覃迅云的父亲覃德坤带领下,受治愈者诚邀辗转前往黑龙江省的大庆市设诊,这样,古老的瑶医瑶药终于走出广西。几经艰辛努力,凭借主打肿瘤、红斑狼疮等特色专科和“目诊”“蟒针”等特殊方法,覃氏创办的我国第一家瑶医医院——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逐渐在东北名声鹊起。
    覃氏瑶医传到覃迅云时这一代时,已是第13代。为发扬光大祖传医术,覃迅云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勇闯瑶医禁区。独角桕在瑶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它治疗痈疮、无名肿毒捣碎后外敷效果独到,据医书记载,此药只限外用,不得内服。为增强效果,覃迅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将此药内服?为了验证设想,他先在鸡身上进行试验,见鸡没死后,便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他先将独角桕煎成一杯药汤,又煎了一杯解药,并嘱咐妻子务必守在身旁,如果出现危险赶紧把解药灌给自己……凭着这样不怕死的钻研精神,覃迅云对瑶医的探索攀登达到了前辈无法企及的高度。
    正因如此,在覃迅云的带领下,德坤瑶医的医技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历经320余年行医历史、14代人的成功传承之后,时至今日,覃氏瑶医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教育、制药、养生为一体的拥有二十余家产业的瑶医药集团。
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播大爱
    医者仁心,德坤瑶医建院以来,一边潜心钻研、悬壶济世,一边热心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尤其在国家遭遇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时。例如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震惊世界的“非典”、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覃迅云都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第一时间里领导德坤瑶医医生挺身而出,带上医药率领团队冲上了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成千上万的伤病人在他们的手中得到了救治。为帮助缺医少药地方的群众,历年来覃迅云多次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瑶医药下乡、万里回访”活动,累计行程20多万里,足迹遍布20个省区、144个市县、208个村,诊治患者1460人次,免费捐赠药物达428万元。此外,覃迅云还多次为老红军、老劳模义诊,免费为敬老院、孤儿院患者、特困患者治疗;捐助失学儿童,为困难大学生颁发“德坤瑶医助学基金”……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多年来,德坤瑶医在支持科研建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支援家乡建设、希望工程建设、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万里巡访患者等各类公益事业中累计捐资捐物达4000万元。
    覃迅云的善行义举,还体现在当下正致力推动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上: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十大抗癌英雄”。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们科学识癌、乐观看癌、科学抗癌,对癌症的无知恐惧才是真正的不治之症。“当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面对癌症时,总觉得孤独而绝望,而与一群战胜癌症的抗癌英雄们站在一起时,他们的信心和希望就会增强到最高点,而信心对治疗康复而言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覃迅云说。首届“中国十大抗癌英雄评选”活动经网络公布之后,仅两个月时间就收到全国380多万张投票关注。由覃迅云和他的瑶医院发起的大爱之举,正在给无数绝望的病人和家庭带来希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覃迅云认为在国家“健康中国”大健康战略中,“因病致贫”是阻碍“脱贫攻坚”的核心问题,“因病致贫”指的就是癌症等重大疾病。防病于未然,覃迅云利用掌握的知识,仅去年就到全国各地举行数十场“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大型公益讲座,反响热烈。
“一带一路”中华医药放异彩
    回忆起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覃迅云显得特别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的讲话为现代中华医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当前,中华民族医药振兴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医药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瑶族医药,如何为人类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正是覃迅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覃迅云说,按照祖训,覃家的瑶族医药秘方只传男不传女,只传媳妇不传女儿。覃迅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传承方式极为危险,很有可能令十几代人努力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稍纵即逝,他认为好的医学应该让各民族共同拥有,让人类都能从中受益。为此,覃迅云作出了大胆的革命:违背祖训,向所有愿意学习瑶医的人敞开大门!
    覃迅云认为,很多西方人不认可中国医药医术,是因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等无法了解,而中国传统医学普遍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为完善瑶医学术理论,北京德坤瑶医医疗集团自筹资金数百万元设立专项,整合瑶医药科研力量,全面总结瑶医药医疗经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等的支持下,覃迅云先后主编出版了《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等多部瑶医药学术著作以及《瑶医基础概论》、《瑶医审病学》等多部高校教材,并先后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开展科研合作,有效的促进了瑶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提高”,为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振兴与繁荣树立了典范。同时,在瑶医传承与教学方面,覃迅云将一家一族的覃氏瑶医“秘笈”变成整个社会的财富。2012年北京德坤瑶医医疗集团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了瑶医辅修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开办的首个瑶医学专业,也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推进民族医药的新举措,几年来,已经有600余名学生就读,500多名学生荣获结业证书。
    大爱无疆,走出广西大瑶山之后,瑶医治病救人的双手就已开始拥抱境外的患者。覃迅云已无法记清他和他的医院接待了多少外国病人,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将中国独特的医药传播到全世界,让各国人们掌握古老瑶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成了古道热肠的覃迅云最大的心愿。
    5月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向400多位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医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的倡导和做法。王国强说,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覃迅云自豪地对记者说,为这20万人次境外患者的服务中,也有瑶医们辛勤的身影!
    大孝爱国,大爱无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覃氏瑶医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印尼、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瑶医药文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华民族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靓丽名片,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覃迅云说,“目前,当一个名医治病和管理医院都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当务之急是培养传承、发扬光大瑶医的人材,让更多的人掌握中华民族医药宝贵的理念和方法,让中华医药在‘一带一路’上绽放异彩,帮助到更多的国家和人们远离疾病,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愿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覃迅云坚定的目光越过林立的高楼眺向远方,满怀激情地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