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提升服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聚焦那些真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硬骨头",成为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丹表示,2012年以来,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有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广东省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3976户,占全国总量1/10。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提升服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聚焦那些真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硬骨头”,成为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丹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着力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有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简政始于“减证”
“‘简政’首先要‘减证’。‘一个窗口、一张网、一张证’,把商事主体事情‘简’下来,降低商事主体办事的复杂程度,释放市场活力。”陈丹表示,“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广东率先进行市场准入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广东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保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2016年11月1日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改革。
监管重在实效
“‘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在于创新监管制度。”陈丹告诉记者,比如过去,企业登记注册难,现在登记注册不难了,但是注销难,企业注销的一套程序走下来费事费力,工商部门很头疼,销户企业也没有主动性。因此,工商登记机关企业数据库里,不活跃、不年审的企业有不少,市场退出效率不高,注销难问题一直困扰企业和政府。
2015年深圳、东莞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的,只要申请、公示,公示期满无驳回,依法注销。截至2016年12月底,深圳市共有7355户企业申请简易注销,已核准6837户,被驳回356户;东莞共1464户企业申请适用简易注销登记并进入公示阶段,其中1110户企业公示期满,依法核准注销登记。
2017年3月1日,广东省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服务在于贴心
“这张执照功能太强大了,不仅具有营业执照的功能,还能为企业金融需求提供便利。”肇庆金钻盛宴酒店有限公司的陈女士领取到肇庆市首张具有金融功能电子营业执照时高兴地说。凭借此张执照,她可办理政务及金融服务,实现账户管理、转账支付、贷款管理、融资管理、理财管理等功能。银行也可根据执照的信息了解到商事主体的资信评级。根据该市工商局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广发银行四大银行的肇庆分行签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战略合作协议,群众只要到签订合作协议的银行网点,就可享受从“网上工商登记”到“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的一站式服务。
至此,广东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覆盖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市场主体。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以来,共发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8.77万户,截至2016年12月底,广东省共向251.45万户企业发出“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减负切实到位
“对于放管服改革,除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给百姓办事‘开方便之门’,更重要的是切实减税降费,使企业轻装上阵。”陈丹表示,广东与商事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的,还有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及落实涉企收费项目。目前现行的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实现“零收费”,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建设。各地、各部门落实降低成本行动计划,已为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
堤围防护费,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免征;自2014年起,32项中央和7项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征,每年免征收费金额达23.16亿元;2016年,又分步骤对2014年已免征省级收入的23项国家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并免征市县收入,预计每年免征收费金额达129.5亿元。两次集中免征行动,1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纳入免征范围,实现“零收费”。
与收费下降形成对比的,是增长的中小微企业数量。随着放管服各项便利化改革措施的“落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有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内在活力,释放经济发展巨大潜能。商改5年多来,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广东省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59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