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来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局限在行业技术范围。市场毕竟是由人在操作的,许多反常现象,背后其实都能挖到破坏秩序的腐败蛀虫。何况腐败蛀虫还会是监守者自盗。
2.宣告商标无效这一招,效果可能不是很显著。因为范围太大,人们只有在受骗时才计较伪装商标的危害。管用的办法还是经济处罚。
3.政府竟然也变成“老赖”,不仅是因为损害的不是执政者个人的信誉,而且还因为其拿准了债权人奈何不得他。双方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此时能主持公平的,就只有法院了。
4.在人口较少的国家,类似鱼类这样的自然资源,其价格都很低廉。比如俄罗斯,虽然物价普遍高于中国,但鱼类相反,且多是野生。不知道二胎政策有没有充分考虑过这个国情?
5.从隐婚隐孩才能保持职场上的青春形象,到“你可以离婚啊”的逻辑,再到女研究生不屑找一个大专生做老公。这在上一代人的思维里是不可思议的。这是时代的进步吗?
6.为了买“网红食品”而排队数小时,不知道这样虔诚的消费者在探讨人之所以为人,其追求的境界究竟比动物高出多少层次的话题方面,是否也有此罕见耐心?“网红食品”的发达是否能构成中国经济发达的标志?
7.很可惜,报道中英国汇丰银行的这项调查,偏偏没有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是否也像中国青年这样“七成名下有房”“而无房者中,91%今后5年内有购房计划。”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是喜是忧?
8.“面对爱与良善它会微笑,面对献身与崇高它会落泪。”其实,这样的企业人格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格都会有的内容,毕竟它是无成本或低成本的。真正难能可贵的企业人格,应该是不见利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