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旱杂粮为“抓手” 探索扶贫新模式

——开源·浏阳河集团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号角下,湖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身其中。开源·浏阳河集团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的号召,以旱杂粮产业化为主要帮扶模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扎实“万企帮万村”工程,跨省“产业帮扶”跃上新台阶。
    开源集团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浏阳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开源集团全子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成功登陆“新三板”,为“中国旱杂粮第一股”、全国旱杂粮产业“六强”企业。
以旱杂粮作为产业扶贫“抓手”
    自2005年至今,浏阳河集团通过以旱杂粮产业为支撑,带领村民生产致富,到目前为止集团在湖南省16个县、四川凉山州美姑县、贵州黔南州望谟县对接36个村进行产业扶贫,直接对接21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945户,现已有617户实现脱贫,资助贫困学生1830多名,已完成学业763名,毕业后来集团工作的有100多名。成立绿豆、荞麦、大豆等专业合作社31个,实施实体项目20多个,吸收1.2万多户农户加盟,已带动超过2.3万多户农民发展杂粮类生产,育种基地3000多亩,示范种植基地3.1万多亩,发展养殖大户510多户,庭院经济示范户470多户,年/户均增收超过2900元。
    2016年10月13日到15日,浏阳河集团董事长罗可大参加了在湖北黄冈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的“万企帮万村”扶贫工作会议并发言,集团扶贫工作得到汪洋副总理肯定。
    2016年12月8日,罗可大参加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理事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亲切接见,并被当选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理事。
形成村企合作共同发展模式
    在旱杂粮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集团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整合农村优势资源、以旱杂粮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已形成村企合作、共同发展五种模式。
    一是共同组建农业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模式。集团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入股,共同成立了“浏阳河·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古丈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邵阳县浏阳河塘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70%,村委、民30%)。集团与村民形成“三连”(“连股、连心、连利”)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以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产业带动发展的模式。自2005年来,集团以“五统一”(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带动2万多户农户发展生产,与农民形成良好经济合作关系,既稳定了集团产业发展,又带动农民发展生产。
    三是集中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形成示范带动的模式。总投资5亿多元在长沙建设九道湾农业文化产业园和在常德建设湖南省旱杂粮研发产业园,两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总产值35亿元。
    四是以党建互帮互助为切入点,形成帮助村级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先后与长沙县蓝田新村、慈利县象鼻嘴村、古丈县梳头溪村、邵阳县塘代村、宜章县五都岭村、贵州望谟县新寨村、四川美姑县瓦尼村马堵村等31个村党支部结成党建互帮共建对子,每年资助党建经费1.5万元至2万元用于支持建立党员学习室、党员活动室。
    五是扶贫帮困,形成光彩事业重点帮扶的模式。在中央统战部光彩基金及省委统战部、省光彩基金指导支持下,成立了初始资金各为100万元隶属于省光彩基金的“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近年来,按照“集团产业发展到哪里、村企对接项目实施到哪里、光彩事业延伸到哪里”模式,共投入光彩基金钱(物)6100多万元,资助和建设学校7所,长期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830多名、贫困户1945户。集团实施“2分钱感恩”工程:集团“神豆”“神州杂粮”系列产品每销售一件(一份、一瓶)提取2分钱,用于光彩事业。
    成立商会提高组织化
    2014年底,湖南省旱杂粮商会成立,集团作为商会会长单位积极引领其他企业参与产业帮扶,提高了扶贫工作组织化程度。
    湖南旱杂粮商会现有会长单位一个、副会长单位7个、成员单位37个,湖南省旱杂粮商会成立1年多来,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帮困行动中来。长沙理工大学等副会长单位参与了湖南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活动,其中农业类5名,社科类3名,扶贫人数达300余人。省农科院加工所以“三区人才”和“万名工程”为契机,26位科技人员深入湘西、邵阳、怀化、株洲、衡阳、平江等贫困落后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帮扶农户和当地加工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长沙、安化、衡东、平江、保靖、泸溪等地科技特派员为契机,派出省科技特派员11人,长沙县科技特派员5人,对当地农技人员、企业生产人员和合作社果农约160余人进行培训,并进行技术创新、集成与转化,实现技术与生产无缝对接。省作物研究所派出省科技特派员21名等赴永顺、桑植、龙山、保靖等县市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书记所长各负责永顺县芙蓉镇响塘村一户农户脱贫仼务,已在2016年提前脱贫。
    湖南千惠商贸连锁有限公司与浏阳市淳口镇枫林湖村签订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协议,董事长盛波参与政协组织的“三个一”扶贫行动结对帮扶,对周开秋一家三口予以精准扶贫,帮助解决新建房屋和医疗费用的资金缺口,扶助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桃阳村邓先科一家义卖自产湖藕,筹集2万余费用用于一家四口治病所需。古丈县梳头溪茶叶专业合作社根据茶叶产业方面的优势条件,与本县15名残疾人士签订茶叶包销、返利合同,并无偿为他们提供茶叶有机复合肥共计2500吨。
    探索民企扶贫新模式
    据悉,2017年,浏阳河集团将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和省统战部、工商联、扶贫办的指导下,加大力度做好贵州省望谟县新寨村、四川省美姑县瓦尼村马堵村产业帮扶工作。
    同时,浏阳河集团结合现有条件,合理安排资源,将产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持久、长期进行,新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总数达34个,每个合作社成员达4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户左右,种植面积3.5万亩以上,禽类、兽类出栏10万只/头,3000户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解决城市下岗工人500人、农民工300人、残疾人100人就业,扶贫助学1000个(户)以上目标。
    创新“党建互帮”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农产品品牌升级。2017年,按给每个村党支部2万元标准,帮助其建立或完善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室,集团党委各党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互帮互助”,推进村企党建“双赢”局面。集团集中部分人力财力,拿出不少于100万元资金帮助结对村发展集团经济和帮助其农产品品牌升级。
    提升湖南旱杂粮商会平台,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2017年,作为湖南旱杂粮商会会长单位,集团将组织和带领商会全体会员单位深度参与科技扶贫(不少于50名科技人员下乡)、教育扶贫(培训人数不低于1万人次)、智力扶贫(下派科技人员不少于50人)和产业扶贫(资金不低于200万元,项目不少于10个),探索出一条民营机制行业商协会参与“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