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
    在吕梁山下,有一家低调的制药企业——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几年来它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境况下,凭借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依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将企业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原料药及国内最大的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HO-EPCP、双氧哌嗪生产规模国内第一,生产技术国际领先。
    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斌林说,只有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科技推动,以技术引领转型,以创新驱动跨越,让企业稳步发展,我们才能为全人类的医药健康奉献优质医药产品,中国的医药产业才能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福祉。
    抢占国际原料药市场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中间体作为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精细化工行业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过去,药物中间体大多由制药企业自己生产,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一些药物中间体逐步转向由化工企业生产。而药物中间体大都是高附加值、利润丰厚的精细化工产品,这给化工企业创造了巨大商机,但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占领这一市场并做强做大企业,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从创立伊始就不断发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通过对技术中心采取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效益提成等激励机制以及人才交流等方式广招贤才,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与技术创新团队,这支强大的队伍保证了新天源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发展中企业秉承“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的创新思想,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广泛合作,稳扎稳打,先后成功研制生产出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等一系列产品,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该公司拥有医药中间体年生产规模合计2000余吨,主要产品有HO-EPCP、EPCP、双氧哌嗪、二苯甲酮腙等,其中HO-EPCP、双氧哌嗪生产规模为国内最大,生产技术国际领先。主营产品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第二大项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款化学药中11项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范畴,同时公司产业完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公司狠抓规范管理,令产品不仅有高科技含量,同时要拥有过硬质量。2002年,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通过1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均有标准化操作规程(即SOP),尤其是生产管理按照GMP模式运行。
    因其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稳定,新天源所生产药物中间体在国内国际市场深受其青睐,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以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等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它的主要产品销售地,公司还同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山西省科技创新示范单位,吕梁市第一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发展
    几年来,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能够常立行业和市场潮头,它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是,市场竞争优势源于超越对手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
    为此,作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及全省科技创新示范单位,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在管理、技术、生产中不断引入创新观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为载体,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坚持走以科技带动创新、以创新引导产品、以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的创新之路,发轫药物中间体行业。
    当前,公司现设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产品开发部等10个职能部门及4个生产车间。现有员工245余人,公司在学历层次上,已基本建立起以博士、硕士、学士、大专生等高素质人才为主体的企业员工队伍和技术创新团队。
    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拓展科研创新能力。2010年,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创办了“创新药物与分子工程研发中心”,开始着手转型的技术研发工作。2016年,公司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陈芬儿签定了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协议,当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建设中。
    但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它给自己规划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定位是“一大两小”,即:大规模医药中间体生产;小规模、多品种、高附加值手性分子生产和小规模创新药物生产。
    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是以技术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跨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把企业由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向制药行业企业转型。随着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尤其是陈芬儿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加入,我们的这一转型目标推进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快。
    为县域经济贡献最大力量
    迅速扩展的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台的各项政策倾斜以及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强烈现实需求,让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开始谋求更大的发展。
    2014年,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年产5000吨β-内酰胺抗生素中间体系列产品项目。
    该项目选址位于吕梁市交城县经济开发区南500米处,项目总投资5.84亿元,整个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计划新建生产车间4个并投入运营,完成污水站及库区建设,相关配套及辅助工程。二期工程计划新建5个生产车间并投入运营,建成科技楼、宿舍楼、综合楼等设施。三期工程再新建6个生产车间。
    当前,一期主体工程已于2014年6月开工建设,并基本完工投入运营;二期工程自2016年6月开工建设后,科技楼、综合楼、宿舍等主体工程也均已完工;三期工程将于2018年开工建设。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全部实施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实现净利润9484万元,上缴税金9906万元,项目可新增就业300人。不仅如此,该项目同时还能带动当地大批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譬如制药业、包装业、销售业、运输业等的发展,同时还可大大改善人们的用药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该项目被吕梁市及交城县列入“十三五”期间产业转型的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同时也被列入了山西省2017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推进。
    企业负责人说,当前项目建设虽然受资金制约,速度有所减缓,但在山西开展“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之后,有效促进了公司相关建设项目的手续办结,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我们有决心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为县域经济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