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产品正大量进入人们生活,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与教育需求旺盛等因素使得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伤人,是科幻作品的常用桥段。不久前“小胖”砸玻璃伤路人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服务机器人安全的关注。
近日,记者走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体验服务机器人的避障能力。
按下“前进键”,指挥机器人径直冲向带有栏杆的玻璃幕墙,临近玻璃,它自动停止,同时发出“是谁挡住了我,请您让一让”的语音预警。
“这是声呐传感器的作用,在约1.5米范围内检测到危险物体,就会响起警报并减速至停止。”高级工程师梁亮说,机器人底盘前端和上身共有6个声呐传感器,可以在近距离内有效进行避障。
圆脑袋,胖身体,有的手捧餐盘,有的胸前带有刷卡器,脸上会变换微笑、悲伤、心形眼等各种图案……进入宽敞的生产调试车间,机器人数量比人还多,恍若进入科幻世界。
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说,新松不久前和英特尔联手推出第二代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命名为“松果”。包括送餐机器人、银行助理机器人、迎宾机器人、超市导购机器人等产品,医疗辅助机器人和室内清扫机器人也即将上市。
看着满地游走的各种机器人,记者已经按耐不住“阻挡”它们的冲动,立刻冲到一台行走的机器人面前,“定”在它的必经之路上。只见这台红色身体、纤细腰肢的机器人,行进至离记者还有半米远的地方,忽然一扭腰,左转30度角,翩然飘过。
为什么不理我?记者又来到另一台机器人面前,反复阻挡在它行进的道路上,只见它左转转,右转转,每次都能顺利绕路而行。
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状说,装配是确保服务机器人安全的第一道关。“装配人员必须要佩戴防静电手环及洁净手套,保证手上不能有装饰物;不允许出现划痕或指纹,否则会直接影响激光传感器定位导航的正常工作,就算出现一丁点儿瑕疵,也不会继续使用,直接作废。”
此外,新松研发、国际领先的SLAM激光导航技术,不仅能保证机器人及时避碰物体,同时使机器人行走定位精度达到3-5厘米,比国际上普遍精度缩小了一半。
“就是通过传感器让机器人识别环境,在大脑中建立地图,然后到达固定位置,每一次误差不超过5厘米。”实现这个目标,董状和同事研制了3年。
记者还体验了机器人在复杂静态障碍物间的避障能力:一个狭窄的多重环形通道,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机器人会立即停止前进或选择其他出路;用多个机器人摆成“障碍阵”,服务机器人可在其中来去自如而不会刮碰。
即将上市的室内清扫机器人,装满水重量可达360公斤,适用于商场、写字间、室内运动场馆等环境。被这个“大家伙”撞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它的避障能力怎么样?记者在其前后左右反复设障,也被其轻松躲过。
徐方介绍,安全方面,新松为服务机器人设置多重保护:激光传感器可在10米到30米范围内感知阻挡物体并自动绕行;声呐传感器在近距离检测障碍;每个机器人还安装了避碰传感器和防掉落传感器,一旦碰到物体或走到台阶处,将自动停止所有动作。
每台机器人出厂前,还要进行长时间的安全和稳定性测试。包括手臂、底盘运动性能调试,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功能调试等,以确保机器人使用的绝对安全。
服务机器人产品正大量进入人们生活,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与教育需求旺盛等因素使得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