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开始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也在积极寻求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很多组织开始转型社会企业。"
日前,星展基金会携手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发布《大中华区社会企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星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对两岸三地300多家社会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了解社会企业生态圈的现状,发现和分析社会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探讨怎样可以更好地支持社会创新和扶持社会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此份报告除了给出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的现状图景,还提出了吸引人才、提升企业、引进投资、建立网络和发展政策方面的一系列建议,一方面提升全社会对于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的认知,另一方面帮助社会企业融入主流商业环境,寻求在技术和商业领域有一定基础甚至是成功经验的人才和企业家的参与,从而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社会企业创业逐年增加
《报告》指出,大中华地区社会企业正在快速出现,成立的最集中的年份就是2013年到2015年。其中,2013年占到14.2%、2014年占到19.8%、2015年占到16.3%,3年总计超过50%社会企业开始创业。而且从2009年开始,社会企业创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就社会企业营运方面,《报告》指出,社会企业关注的议题前5位为:教育32%、助残28%、就业21%、扶贫18%、养老17%;近八成的社会企业都在初创或者发展阶段,已经找到稳定商业模式的机构仅两成左右;社会企业有较好的提供就业能力。初创阶段平均能雇佣到不到6位全职,在稳定成长期可增至37位;大多数社会企业总体年收入区间是0-100万元之间(56%),60%的社会企业有盈利;进行利润分配的社会企业仅占7%,社会企业家利润分配的主要意向是员工和股东。
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小斌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开始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也在积极寻求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很多组织开始转型社会企业。商业企业和公益组织在致力于实现更美好的社会的使命驱动下开始向彼此靠拢,我们非常欣慰在两岸三地都看到了这种趋势。”
女性和高学历人士成主力
国际会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曾发布《国际商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企业女高管占比为30%。大量的高层管理职位依然由男性主导。然而,社会企业领域的情况恰恰相反:大中华区,更多的女性投身在社会企业的职业生涯轨道。女性在社会企业中,相比传统企业承担了更大的角色和责任。
《报告》指出,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社会企业女性高层管理者的比例超过48%。此外,数据还显示多数社会企业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社会企业家中大专学历占14.5%,本科学历者为最多,占46.3%;而硕士(包含MBA)加上博士总共占26%,超过总数1/5。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72.3%。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甘牛表示:“从调研报告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较高学历‘千禧一代’的年轻群体已经开始投身社会创新,很多的社会企业在初创阶段就自带技术优势或者直接就启动了数字化的业务模式,更多的社会企业正在直面市场寻求可行的商业模式……这正是星展银行一直在呼吁和推动的可持续公益的未来趋势;而这份报告似乎在宣布,这一未来,正在到来!”
只有约20%的社会企业成功融到资
就社会企业需求方面,《报告》指出,只有约20%的社会企业成功融到资。其中,融资的总体规模在0-100万元之间,超过半数;最希望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1/4的社会企业依然期待资助或者是捐赠;最主要挑战在于人才、资金(皆超过60%)及经营模式;需提升的能力前三大项是: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品牌宣传和传播。
星展基金会理事林子聪表示:“星展基金会是一家以推动社会企业发展为目标的基金会,致力于建设更加融合的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获得需要的社会服务和支持,取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改善个人发展前景,赢得更美好的生活;让公益不再仅仅是慈善捐助,而是成为可持续的商业活动。希望通过这篇报告,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社会企业,开始认识到社会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更希望推动社会企业融入主流商业社会,尤其影响成功的企业家们,开始考虑将社会创新作为企业业务和竞争力提升的创新手段。”
此外《报告》就社会企业生态圈的状态指出,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计划以及全国地方两会社会企业的提案都在推动扶持政策出台;内地的影响力基金发展速度并不明显,总量一直维持在12-15家之间;社会企业的投资基金(影响力投资基金)面临了与商业风投竞争或者合作的新格局;社会企业行业联盟也已经成立,还有不少行业性推动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