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三:为智能制造提供“智慧”服务

作者: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各部门打通条块阻隔,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探索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时期,江苏将围绕“智能强省”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动该省经济发展。
    江苏省工商联建议,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互联网思维,为智能制造提供“智慧”服务。
    首先,简政放权,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规范审批、强化监管的基本原则,优化注册登记、项目审批、专业中介以及民生服务,坚持“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期限,真正实现为企业“松绑减负”。
    一是破解“审批难”。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理清民营企业发展障碍。最大限度向基层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潜力和内生动力。探索对重大投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审批试点,加快并联审批步伐,推进政策信息“一窗通”“一网通”,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破解“政策落地难”。切实解决政策不配套、不知晓、不普惠、不连续、不兑现等问题,破解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三是破解“准入难”。围绕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创业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加快工商登记制度等改革,大力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次,加强法治建设,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全面梳理政府权力清单,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公开化、业务流程规范化,解决影响民营企业法治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立足江苏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完善相关的涉企法律政策,保障企业权益。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涉企政策进行清理,对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改或废止。二是加强涉企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全民守法诚信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文化,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和市场平台,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办事;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三是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商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商会协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规划和政策法规,推进行业自律,在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权益、开展企业培训和转型升级、加强信息交流、应对贸易纠纷、制定行业规范标准等方面发挥作用。
    同时,贴近企业需求,构建普惠型涉企服务体系。从企业需求入手,着力攻克“办事难”困境,完善政府网上办事平台,以便利的公共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是推进涉企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广覆盖。运用信息化、平台化载体和手段,充分发挥省政务服务中心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便利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与时俱进调整涉企服务领域。开展涉企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的服务需求变化,及时增设新的服务项目,调整和停止企业不欢迎、反映冷淡的服务项目。三是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将部分行业管理服务类、社会事务类和专业技术管理服务类事项转移给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四是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提供融资服务,努力打通金融渠道;有关部门要组织好银企对接,尽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五是打造对外联系和交流平台。积极做好产业配套、功能延伸等工作,推动各类开发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构筑更高的对外开放新平台。